別名:白鰱、胖子、連子魚、扁魚、蘇魚、白腳鰱、白嶼,屬于鯉形目,鯉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魚之一,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 鰱魚廣泛分布于亞洲東部,在中國各大水系,隨處可見,體形側扁、稍高,呈紡錘形,背部青灰色,兩側及腹部白色,胸鰭不超過腹鰭基部,各鰭色灰白,頭較大,眼睛位置很低,鱗片細小。腹部正中角質棱自胸鰭下方直延達肛門。形態和鳙魚相似,鰱魚性急躁,善跳躍。 鰱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 有健脾補氣、溫中暖胃、散熱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食用; 可治療脾胃虛弱、食欲減退、瘦弱乏力、腹瀉等癥狀;還具有暖胃、補氣、澤膚、烏發、養顏等功效。 功效:健脾,利水,溫中,益氣,通乳,化濕。 宜:腎炎,肝炎,水腫,小便補利者宜食;脾胃氣虛,營養不良者宜食。 功效與作用: 1、緩解胃部不適鰱魚味甘性溫,能起到溫中益氣、祛除脾胃寒氣、暖胃補氣、利水止咳的作用,尤其適合冬天食用。常用于脾胃虛弱、水腫、咳嗽、氣喘等病的治療,還可以治療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2、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鰱魚的魚肉蛋白質、氨基酸含量很豐富,對促進智力發育、降低膽固醇、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明顯的作用。 3、預防癌癥促進腦部發育鰱魚的體內含有可抑制癌細胞擴散的成分歐咪伽3,因此長期食用鰱魚對預防癌癥大有幫助。 4、美容護膚鰱魚佐香油食用,對皮膚粗糙、脫屑、頭發干枯易脫落等癥狀均有一定療效,是女性美容美發不可忽視的佳肴。 吃鰱魚禁忌 據前人經驗,癰疽疔瘡,無名腫毒,瘙癢性皮膚病,目赤腫痛者忌食。紅斑狼瘡者慎食。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