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香(拉丁學名:Thymus mongolicus (Ronniger) Ronn.,別名:長藤草),唇形科百里香屬的植物。它分布在中國內地的甘肅、遼寧、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等地。 其莖斜上升或近水平伸展,花枝多數;葉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稀有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鈍或銳尖,基部漸狹成短柄;花序頭狀或稍伸長成長圓狀的頭狀花序,花梗長達4毫米,花萼管狀鐘形;花冠長6.5~7毫米,冠筒比花萼短,花期8月。它生長于海拔600~900米的地區,常生于山坡以及海邊低丘上。 百里香化學成分 含黃芩素葡糖甙、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芹菜素等黃酮成分,揮發油0.8~1.33%.揮發油中含香荊芥酚53%、對-聚傘花素17%、γ-松油烯8%、α-松油醇5%、姜烯4%、龍腦等。尚含熊果酸、鞣質、樹膠、樹脂、脂肪油、百里香酚等。 1.消炎作用:花的煎劑或流浸膏可用于 支氣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護劑。 2.止痛作用:也可用于 神經炎或脊神經根炎作止痛劑,此皆因其中含 百里香酚之故。 百里香功用主治 祛風止咳;健脾行氣;利濕通淋。主感冒頭痛;咳嗽;百日咳;脘腹疼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牙痛;小便澀痛;濕疹瘙癢;瘡癰腫痛。 ①《嘉佑本草》:“主淋煠腫痛。” ②《中國藥植圖鑒》:“為鎮痙、驅風、強壯劑。主治痙攣性咳嗽,百日咳,炎癥,喉頭腫痛。” ③《新疆中草藥手冊》:“祛風,止咳化痰,治感冒。” ④《陜西中草藥》:“溫中散寒,健脾消食,祛風鎮痛。治胃寒痛,小腹脹滿,消化不良,周身疼痛,牙痛。” ⑤《陜甘寧青中草藥選》:“清暑解熱,和胃止嘔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