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跑不跳 “坐著”鍛煉的4大好處 金剛坐的4大好處 調養氣血、引血下行: 一般情況下,人體氣血多匯聚于軀干、頭面,四肢尤其是雙足很容易出現冰涼的情況。一到秋季,隨著天氣變涼,這種情況更容易出現。 金剛坐通過動作來刺激經絡腧穴,將氣血引導至下半身,實現“養氣”“養血”之效。金剛坐還能促進下半身血液回流,滋養全身臟腑筋骨,使精力更加充沛。 疏通經絡、喚醒身體活力: 跪坐時,腿部前方肌肉處于緊繃狀態,可以幫助拉伸循行于此的足陽明胃經,幫助疏通經絡、喚醒身體活力,有助于緩解“秋乏”。 調和脾胃、固本培元: 秋季氣溫逐漸轉涼,早晚溫差大。胃腸道對這種天氣變化及寒冷刺激較為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出現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或使原來的胃病加重。此時練習金剛坐,可以幫助調和脾胃。 這是因為膝蓋下方左右兩側的凹陷處,分別為犢鼻穴與足三里穴,是胃經的主要養生穴位。跪坐時,能幫助刺激人體的胃經、脾經與肝經,使其通暢無阻,從而調和脾胃,固本培元。 延展脊柱、調整體態: 跪坐時,能幫助保持脊柱中正,為臟腑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它還有助于增強下肢柔韌性,輔助矯正膝內翻、骨盆前傾等不良體態。 02 金剛坐的正確姿勢 雙膝并攏跪坐于地上或墊子上,腳跟并攏。如果腳跟沒辦法很好并攏,可以把腳跟往兩邊分開。 接著慢慢坐在腳跟上,找到自己比較舒服的狀態,但不要直接將全身重量壓在腳跟上。 最后慢慢讓脊柱向上伸展,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小貼士: 如果感覺這個動作有難度,可以在臀部與小腿之間放一個枕頭或軟墊,輔助完成動作,讓自己逐漸適應。 初期可以先以30秒為一組,中間略作休息、調整,循序漸進、量力而行。 打坐的姿勢有很多,除了金剛坐外,跨鶴坐、雙盤坐也是常見的打坐姿勢。 跨鶴坐 左腿在上,右腿在下,雙腿疊放后坐下,后背挺直,想象自己是一只丹頂鶴,脊柱向上伸展,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雙盤坐 難度較大的一種打坐姿勢,具體方法為: 盤腿坐下,盡量使雙腳腳跟靠近骨盆,腳心朝上,脊柱向上伸展,手自然放在大腿上。 03 “坐著”鍛煉也有注意事項 打坐前要先熱身 開始打坐前,要先進行熱身運動,比如伸展上肢,做一做轉腰、下蹲起等動作,讓肌肉血液循環加速,迅速進入運動狀態,增加關節靈活性,減少受傷風險。 避免飯后立即練習 打坐看起來簡單,但也有一定難度,不建議飯后立即練習,可能會影響消化,最好在吃完飯1~2小時后再進行練習。 打坐時間不宜過長 一般情況下,每天都可以打坐,時間在10~20分鐘為宜,最好不要超過20分鐘。在打坐過程中,呼吸要保持深長而均勻,有助于放松身體和心靈,如果打坐過程中頻繁出汗,則需及時停止打坐。 注意保暖、避風寒 打坐時,建議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以便于活動,同時注意對膝蓋、肩頸進行保暖,避免風寒。打坐結束后可以適量喝一些溫熱的水。 打坐禁忌人群 腰腿嚴重骨質疏松人群不宜打坐,可能會增加骨折幾率。 患有膝關節疾病人群不宜打坐,可能會加重病情。 健康打坐小貼士 1.金剛坐的4大好處: 調養氣血、引血下行; 疏通經絡、喚醒身體活力; 調和脾胃、固本培元; 延展脊柱、調整體態。 2.“坐著”鍛煉也有注意事項: 打坐前要先熱身、避免飯后立即練習、打坐時間不宜過長、注意保暖。 3.打坐禁忌人群: 腰腿嚴重骨質疏松人群、患有膝關節疾病人群不宜打坐。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