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經過4個小時的手術后,12歲的圓圓被送回病房。圓圓的父母激動地說:“我的孩子有救了。” 這個從小被癲癇折磨的女孩,剛剛經歷了一場改寫命運的手術——華南地區首例植入式閉環自響應神經刺激器(腦機接口)手術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以下簡稱“珠江醫院”)成功實施。一枚像火柴盒大小的“電子醫生”被植入她的顱骨下,24小時監測腦電活動,在癲癇發作前精準“狙擊”。“預計今后她的癲癇發作次數將會大大減少。”主刀醫生、珠江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郭燕舞教授對此次手術充滿信心。 12歲女孩成腦機接口手術獲益者 回憶起圓圓的病程,圓圓媽媽滿是自責。最初,圓圓只是“看電視時眼睛眨得快,吃飯時手有點發抖”,被外婆外公當作小事。直到2016年冬天,3歲的圓圓開始出現“眼睛往右前方翻白眼,頻繁抬頭”等癥狀,父母驚覺不對。“每次發作時間都很短,只有5秒、10秒,但是一天卻發作五六次。”圓圓父母帶圓圓去湖南衡陽的醫院看病,圓圓被確診為癲癇。 “去年開始,圓圓吃了4種藥都控制不了病情,我們還去了北京、上海看病,家里花了十幾萬元。”媽媽一臉無奈地說。 “圓圓屬于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即規范使用兩種及以上藥物仍無法控制發作的患者。”郭燕舞解釋道,“70%的癲癇患者可用藥物控制發作,但另外30%的患者大腦已形成頑固‘異常電路’,藥物無法控制。” 令人揪心的是,癲癇頻繁發作正悄悄損傷圓圓的大腦。“認知功能下降是癲癇發作的直接后果,” 郭燕舞強調,“包括記憶力、注意力等都會隨病情惡化逐漸下降。一旦確診藥物難治,建議應盡早進行外科干預。” 然而,傳統切除手術面臨巨大風險。郭燕舞坦言:“很多癲癇起源點與語言、運動功能區緊密相連,切除可能直接導致失語或偏癱。” 對這類患者,安全有效的神經調控技術成為新的治療方向,特別是植入式閉環自響應神經刺激器(腦機接口)手術或能給孩子帶來更好的療效。 植入式腦機接口在廣東落地 腦機接口是當今科技領域的一項引人注目的前沿技術,其最神奇的地方在于為殘障群體重建生理功能,實現“功能替代”與“功能修復”的雙重突破。比如,讓盲人重見光明,讓失聰患者重獲聽覺,讓癱瘓人士(脊髓損傷、漸凍癥等導致的)重獲行動能力。近些年來在醫學界爆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 珠江醫院作為華南腦機接口技術的橋頭堡,今年6月,已建立首個腦機接口臨床研究病房,下設五大專科病區。據了解,腦機接口技術按介入程度分為三類: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記者在珠江醫院康復科門診看到不少患者正在進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的康復治療,其中一名41歲的脊髓損傷高位截癱患者頭戴腦電帽,努力用“意念”驅動了外骨骼設備,支撐自己的雙腳進行行走。 郭燕舞告訴記者,植入圓圓腦中的閉環自響應神經刺激器,可謂“智能電子醫生”。它通過顱內電極24小時不間斷監測腦電活動,通過深度學習算法預判到異常腦電波——癲癇發作的前兆信號,便瞬間釋放精準電刺激,將發作扼殺在萌芽狀態。它最大的突破是“預見”與“閉環”。當系統預判癲癇即將發作時,自動施加干預。就好比在腦子中植入了一個“電子醫生”,實時控制癲癇的發作。同時,此次手術有機器人輔助系統加持,與傳統開顱相比,機器人手術創傷更小、視野更廣、穩定性更強。 治病救人+開啟“腦數據寶庫” 這一手術的成功,不僅是圓圓的幸運,更是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領域應用的里程碑。從醫學角度來看,它為藥物難治性癲癇患者提供了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新方案,開辟了難治性癲癇治療的新路徑。 郭燕舞指出,對圓圓來說,植入電極實現個體的精準醫療,因為基于數月甚至數年的連續腦電數據,醫生能深度解析她獨特的癲癇網絡,不斷動態優化刺激方案。同時,這個手術還將是一場推動大腦科研的革命, “以前患者受不了24小時戴腦電監測儀器,植入設備就像一個貼身‘數據記錄員’,通過無線傳輸將腦電信號直傳云端。這將為醫生提供海量真實世界腦電數據,有助于深度解析患者獨特的癲癇網絡,實現個體的精準醫療,還能為癲癇乃至整個腦科學研究提供顛覆性資源,推動大腦科研的發展。” 郭燕舞表示,未來腦機接口不僅可用于癲癇治療,只需調整刺激模式,還能應用于帕金森、腦中風、孤獨癥等神經系統疾病。 廣東涌現腦機接口企業群 如果我們腦子里的每一個念頭都能直接轉化為文字、圖像甚至是行動,那將是怎樣一番景象?腦機接口正是實現這一科幻夢想的技術。簡而言之,它是一種能夠捕捉大腦活動信號,并將其轉換為可被外部設備理解并響應的指令的系統。 Neuralink創始人埃隆·馬斯克表示,腦機接口技術新的未來3年規劃,以“醫療突破-功能擴展 -人機共生”為主線,短期內Neuralink的技術將聚焦醫療場景,“在2028年實現全腦接口”目標,有望在5-10年內改善數百萬患者的生活質量。 廣東的腦機接口產業發展迅猛,集聚了一批創新企業。記者了解到,本次臨床研究植入的腦機接口系統由國內企業博瑞康科技自主研發,標志著我國在高端神經調控領域的重要突破。郭燕舞表示:“這類高精尖技術,國內起步晚但發展迅猛。” 目前,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正積極構建“基礎研究-臨床轉化-產業應用”全鏈條體系,與頂尖科研機構和領軍企業合作,共同構建華南地區腦機接口“臨床-科研-產業”協同創新生態。 盡管我國在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領域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侵入式腦機接口方面也有顯著進展,但與國外領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時,腦機接口專業人才儲備不足,監管政策和標準尚有待完善,數據隱私保護和倫理問題也需要進一步關注。 不可否認的是,腦機接口技術正逐漸從科幻走向現實,為眾多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帶來了希望,也為人類探索大腦奧秘、推動醫學進步開啟了新的篇章。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