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大麥有哪些好處 大麥芽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 具有益氣寬中、消渴除熱、并且有回乳的功效; 對滋補虛勞、強脈益膚、充實五臟、消化谷食、止瀉、寬腸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飽悶腹脹有明顯療效。 宜: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宜食;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后胃滿腹脹者及婦女回乳時乳房脹痛者宜食大麥芽。 吃大麥有哪些禁忌 忌:因大麥芽可回乳或減少乳汁分泌,故婦女在懷孕期間和哺乳期內忌食。 大麥具堅果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蛋白質、鈣、磷含量中等[1],含少量B族維生素。因為大麥含谷蛋白量少,所以不能做多孔面包,可做不發酵食物,在北非及亞洲部分地區尤喜用大麥粉做麥片粥,大麥是這些地區的主要食物之一。珍珠麥(圓形大麥米)是經研磨除去外殼和麩皮層的大麥粒,加入湯內煮食,見於世界各地。大麥麥稈柔軟,多用作牲畜鋪草,也大量用作粗飼料。 1形態特征 生長期為一年。稈粗壯,光滑無毛,直立,高50-100厘米[4]。葉鞘松弛抱莖,多無毛或基部具柔毛;兩側有兩披針形葉耳;葉舌膜質,長1-2毫米;葉片長9-20厘米,寬6-20毫米,扁平。穗狀花序長3-8厘米(芒除外),徑約1.5厘米,小穗稠密,每節著生三枚發育的小穗;小穗均無柄,長1-1.5厘米(芒除外);穎線狀披針形,外被短柔毛,先端常延伸為8-14毫米的芒;外稃具5脈,先端延伸成芒,芒長8-15厘米,邊棱具細刺;內稃與外稃幾等長。穎果熟時粘著于稃內,不脫出。 我國南北各地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麥粒比其他麥都大,所以叫大麥。它和小麥的功效大致相同。還有粘性的大麥,叫糯麥,可以用來釀酒,作糖。 大麥是人類栽培的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大麥在我國,大約有[1]5000 多年的歷史,原始于青藏高原。如今,大麥其主要用途是生產啤酒。 2生長習性 氣候適應性強於其他谷類作物。有適於溫帶、亞北極地區、亞熱帶的品種。生長期至少90天,在谷類作物中是較短的。所以在喜馬拉雅山脈生長季節很短的坡地也可栽培,但產量較低。其抗乾熱的能力也較其他小粒作物強,在北非近沙漠地帶於秋天播種,在歐洲西部和北美的冷溫潮濕地帶於春天播種。 3種類介紹 早熟禾科, 即禾本科大麥屬谷類植物。栽培大麥有3個種:大麥六列型,其花穗有兩個相對的凹槽,每個凹槽著生3個小穗,每個小穗著生1朵小花,結籽1粒。二行大麥為兩列型,小穗中有一中心小花,可結籽,側生小花通常不育。不規則型大麥或稱阿比西尼亞中間型,很少栽培,中心花能育,側生小花能育或不育。 大麥是有稃大麥和裸大麥的總稱。一般有稃大麥稱皮大麥,其特征是稃殼和籽粒粘連;裸大麥的稃殼和籽粒分離,稱裸麥,青藏高原稱青稞,長江流域稱元麥,華北稱米麥等。 大麥在植物學分類上屬禾本科-大麥屬。有經濟價值的是普通大麥種中的兩個亞種,即二棱大麥亞種和多棱大麥亞種。通常我們將多棱大麥叫六棱大麥。 二棱大麥,穗軸每節片上的三聯小穗,僅中間小穗結實,側小穗發育不全或退化,不能結實。二棱大麥穗粒數少,籽粒大而均勻。我國長江流域一般喜歡種植二棱大麥。 六棱大麥,穗軸每節片上的三聯小穗全部結實。一般中間小穗發育早于側小穗,因此,中間小穗的籽粒較側小穗的籽粒稍大。由于穗軸上的三聯小穗著生的密度不同,分稀(4厘米內著生7~14個)、密(4厘米內著生15~19個)、極密(4厘米內超過19個)三種類型。其中三聯小穗著生稀的類型,穗的橫截面有4個角,人們稱4棱大麥,實際是稀六棱大麥。 大麥按用途分,可分為啤酒大麥、飼用大麥、食用大麥(含食品加工)三種類型。 栽培歷史 大麥栽培可能在史前始於埃塞俄比亞高地和東南亞,據信在埃及可追溯到西元前5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西北歐和中國分別始於西元前3500年、前3000年、前2000年。大麥為16世紀猶太人、希臘人、羅馬人和大部分歐洲人的主要糧食作物。 4繁殖栽培 全世界大麥播種面積在1970年代末約9,600萬公頃(24,600萬)。年產量近18,000萬公噸,其中約1/2的產量用作飼料,其馀供人類食用,或用以制麥芽糖。啤酒主要用大麥芽制造,總產量的10%以上用於制造啤酒。大麥芽也用制蒸餾飲料(參閱麥芽〔malt〕條)。 [本段]本草綱目的介紹 大麥 (《本草經集注》) 【別名】麰(《廣雅》),倮麥,麰麥(陶弘景),牟麥(《綱目》),飯麥、赤膊麥(《醫林纂要》)。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果實。 【植物形態】大麥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稈直立,光滑無毛。葉鞘無毛,有時基生葉的葉鞘疏生柔毛,葉鞘先瑞兩側具彎曲溝狀的葉耳;葉舌小,長儀l~2毫米,膜質;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8~18厘米,寬6~1B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較平滑。穗狀花序,長4~10厘米,分為若干節,每節著生3枚完全發育的小穗,小穗長約2厘米,通常無柄,每小穗有花1朵,內外穎均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長成短芒,長僅8~14毫米;外稃長圓狀披針形,光滑,具5條縱脈,中脈延長成長芒,極粗糙,長8~13厘米,外稃與內稃等長;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為2枚。穎果與內外稃愈合,罕有分離者,穎果背有溝。花期3~4月。果期4~5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枯黃莖稈(大麥秸)、發芽的穎果(麥芽)、幼苗(大麥苗)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甘咸,涼。 ①《別錄》:"味咸,微寒,無毒。" ?、凇侗静菅芰x》:"性平,涼。" 【歸經】《要藥分劑》:"入脾、胃二經。" 【功用主治】和胃,寬腸,利水。治食滯泄瀉,小便淋痛,水腫,湯火傷。 ?、佟秳e錄》:"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 ②《唐本草》:"大麥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邸洞抻礤a食經》:"主水痮。" ④《本草拾遺》:"調中止泄。" ?、荨毒V目》:"寬胸下氣,涼血,消積,進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外用:炒研調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經集注》:"蜜為之使。" 【選方】①治卒小便淋澀痛:大麥三兩,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為三服服之。(《圣惠方》) ?、谥嘻溍⑷肽浚褐蟠篼溨粗?。(孫思邈) ?、壑误津裟虔彛捍篼溠心┱{敷,日三上。(《傷寒類要》) ④治湯火灼傷:大麥炒黑,研末,油調搽之。(《綱目》)大麥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膩,容易下咽,以助胃氣。" 食療價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麥的種子。大麥又稱牟麥。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去皮殼備用。 [性能]味甘,性涼。能健脾消食,除熱止渴,利小便。 [參考]含淀粉、蛋白質、鈣、磷、尿囊素等成份。尿囊素可促進潰瘍的愈合。 [用途]用于脾胃虛弱,食積飽滿、漲悶;煩熱口渴;小便不利。亦可用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 [用法]煎湯,煮粥,或研末服。 [附方] 1,大麥散:大麥30克。微炒研末。每次6克,溫開水送下。 源于《肘后方》。本品有消食下氣的作用。用于飲食過度,煩悶脹滿,但欲臥者。 2,大麥姜汁湯:大麥100克,煎湯取汁,加入生姜汁、蜂蜜各一匙,攪勻。飯前分3次服。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大麥利小便;用生姜汁、蜂蜜有解毒之意。用于卒然小便淋澀疼痛,小便黃。 3,大麥粥:大麥30~60克。加水煮成稀粥,分2~3次食。 源于《金匱要略》。本品在《金匱要略》中配合藥方,起輔助治療作用。正如《長沙藥解》所述:“大麥粥,《金匱》硝礬散用之治女黑疸,以其利水而泄濕也;白術散用之治妊娠作渴,以其潤肺而生津也?!薄按篼溨嗬節?,生津滑燥,化谷消脹,下氣寬胸,消中有補者?!?/div> (一)歷史和現狀 大麥在我國是個古老的作物.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代中期,古羌族(居住在青海)就已在黃河上游開始栽培,距今已有5000年的歷史。大麥具有早熟、耐旱、耐鹽、耐低溫冷涼、耐瘠薄等特點,因此栽培非常廣泛。椐統計,我國大麥種植面積在20世紀30年代曾達到9570萬畝,總產85億公斤;50年代,面積縮小到5809萬畝,總產34.5億公斤;70年代,面積又擴增到9750萬畝,總產99億公斤,每畝產量101.5公斤。目前,已縮減到1500萬畝,每畝產量266公斤。 (二)生態區劃和優質啤酒大麥基地 我國大麥的分布在栽培作物中最廣泛,但主要產區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青藏高原。啤酒工業的發展和對大麥原料的需求,西北和黑龍江等地啤酒大麥發展較快。根據生態因素中的光、溫條件以及地理位置、播種期等特點,將中國栽培大麥劃分為三大生態區。 1.北方春大麥區 包括東北平原,內蒙古高原,寧夏、新疆全部,山西、河北、陜西北部,甘肅-景泰和河西走廊地區,屬一年一熟春大麥區。從80年代后期,啤酒大麥發展很快,最大面積曾達到1000萬畝,爾后逐年減少,至1995年200余萬畝。該區在大麥生長季節日照長,晝夜溫差大,對籽粒碳水化合物積累有利,千粒重高。特別是西北,天氣晴朗,有黃河水,祁連山和天山雪水灌溉,啤酒大麥籽粒色澤光亮,皮薄色淺,發芽率高,是我國優質啤酒大麥生產潛力較大的基地。黑龍江省被稱為“北大荒”的松花江和三江平原,地域廣闊,土壤肥沃,7月下旬進入雨季,適合種植早熟品種,也是我國比較好的啤酒大麥基地之一。 2.青藏高原裸大麥區 包括青海、西藏全部,四川-甘肅、阿壩兩個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大麥種植在海拔3000米以上,屬高原氣候,陰濕冷涼,晝夜溫差大,一般無霜期短。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種,7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一年一熟,以多棱裸大麥為主,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糧。 3.黃、淮以南秋播大麥區 包括山東,甘肅的隴東和隴南,晉、冀、陜南部及其以南各省,四川盆地,云貴高原6個生態亞區,是我國大麥的主要產區。均秋季播種,根據越冬期的低溫程度不同,品種有冬性、半冬性和春性。黃、淮冬麥區冬季氣溫低,品種屬冬性。該區降雨量適中,大麥比小麥早熟10天左右,收獲前后天氣晴朗,歷史上就有種大麥的習慣,是我國啤酒大麥基地之一。長江流域、四川盆地以南地區,大麥面積占全國的一半左右,是我國大麥的主要產區。該區氣候溫暖潮濕,降雨量大,大麥作為早稻的前作,主要用作飼料。江蘇的淮河以北和鹽城地區,降雨量一般比長江以南少,大麥籽粒色澤比較好,千粒重較高,也是比較理想的啤酒大麥基地。 (三)大麥的利用價值 1.釀造啤酒 我國目前啤酒產量居世界第2位,1998年產量達1998萬噸,需啤酒大麥330萬噸。隨著我國啤酒質量和產量的提高,對啤酒大麥籽粒的外觀、色澤、品質的要求越來越嚴格。自1989年以來,我國啤麥進口量占總用量的46%~71%,年用外匯3億多美元。提高國產啤麥的質量和數量是麥芽廠家多年的愿望和要求。 2.飼用 大麥籽粒的粗蛋白和可消化纖維均高于玉米,是牛、豬等家畜、家禽的好飼料。歐洲、北美的發達國家和澳大利亞,都把大麥作為牲畜的主要飼料。我國南方用大麥喂豬,在育肥期增加飼料中的大麥的比例,可使豬肉脂肪硬度大,熔點高,瘦肉多,肉質好。大麥還可以做青貯飼料,在灌漿期收割切段青儲,是奶牛的好飼料。 3.食用 大麥是藏族人民的主要糧食,他們把裸大麥炒熟磨粉,做成糌粑食用。長江和黃河流域的人民習慣用裸大麥做粥或摻在大米里做飯。大麥仁還是“八寶粥”中不可或缺的原料。裸大麥中β-葡聚糖和可溶性纖維含量高于小麥,可做保健食品。此外,“大麥茶”是朝鮮族人民喜歡的飲料。飲料“旭日升暖茶”的原料中也有大麥。 大麥的營養成分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成分名稱 含量 可食部 100 水分(克) 13.1 能量(千卡) 307 能量(千焦) 1284 蛋白質(克) 10.2 脂肪(克) 1.4 碳水化合物(克) 73.3 膳食纖維(克) 9.9 膽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2 維生素A(毫克) 0 胡蘿卜素(毫克) 0 視黃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43 核黃素(毫克) 0.14 尼克酸(毫克) 3.9 維生素C(毫克) 0 維生素E(T)(毫克) 1.23 a-E 1.23 (β-γ)-E 0 δ-E 0 鈣(毫克) 66 磷(毫克) 381 鉀(毫克) 49 鈉(毫克) 0 鎂(毫克) 158 鐵(毫克) 6.4 鋅(毫克) 4.36 硒(微克) 9.8 銅(毫克) 0.63 錳(毫克) 1.23 碘(毫克) 0 5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大麥(《本草經集注》) 【別名】麰(《廣雅》),倮麥,麰麥(陶弘景),牟麥(《綱目》),飯麥、赤膊麥(《醫林纂要》)。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麥的果實。 【植物形態】大麥 一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稈直立,光滑無毛。葉鞘無毛,有時基生葉的葉鞘疏生柔毛,葉鞘先瑞兩側具彎曲溝狀的葉耳;葉舌小,長儀l~2毫米,膜質;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8~18厘米,寬6~1毫米,上面粗糙,下面較平滑。穗狀花序,長4~10厘米,分為若干節,每節著生3枚完全發育的小穗,小穗長約2厘米,通常無柄,每小穗有花1朵,內外穎均為線形或線狀披針形,微被短柔毛,先瑞延長成短芒,長僅8~14毫米;外稃長圓狀披針形,光滑,具5條縱脈,中脈延長成長芒,極粗糙,長8~13厘米,外稃與內稃等長;雄蕊3枚;子房1枚,花柱分為2枚。穎果與內外稃愈合,罕有分離者,穎果背有溝?;ㄆ?~4月。果期4~5月。 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本植物的枯黃莖稈(大麥秸)、發芽的穎果(麥芽)、幼苗(大麥苗)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性味】甘咸,涼。 ①《別錄》:"味咸,微寒,無毒。"?、凇侗静菅芰x》:"性平,涼。" 【歸經】《要藥分劑》:"入脾、胃二經。" 【功用主治】和胃,寬腸,利水。治食滯泄瀉,小便淋痛,水腫,湯火傷。 ①《別錄》:"主消渴,除熱,益氣,調中。" ②《唐本草》:"大麥面平胃,止渴,消食,療脹。" ③《崔禹錫食經》:"主水痮。" ④《本草拾遺》:"調中止泄。" ⑤《綱目》:"寬胸下氣,涼血,消積,進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或研末。外用:炒研調敷或煎水洗。 【宜忌】《本草經集注》:"蜜為之使。" 【選方】①治卒小便淋澀痛:大麥三兩,以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去滓,入生姜汁半合,蜜半合,相和。食前分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②治麥芒入目:煮大麥汁洗之。(孫思邈) ③治蠼螋尿瘡:大麥研末調敷,日三上。(《傷寒類要》) ④治湯火灼傷:大麥炒黑,研末,油調搽之。(《綱目》)大麥面作稀糊。令咽之,既滑膩,容易下咽,以助胃氣。" 食療價值 禾本科草本植物大麥的種子。大麥又稱牟麥。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夏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去皮殼備用。 [性能]味甘,性涼。能健脾消食,除熱止渴,利小便。 [參考]含淀粉、蛋白質、鈣、磷、尿囊素等成份。尿囊素可促進潰瘍的愈合。 [用途]用于脾胃虛弱,食積飽滿、漲悶;煩熱口渴;小便不利。亦可用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 [用法]煎湯,煮粥,或研末服。 [附方] 1,大麥散:大麥30克。微炒研末。每次6克,溫開水送下?!≡从凇吨夂蠓健贰1酒酚邢诚職獾淖饔?。用于飲食過度,煩悶脹滿,但欲臥者。 2,大麥姜汁湯:大麥100克,煎湯取汁,加入生姜汁、蜂蜜各一匙,攪勻。飯前分3次服。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大麥利小便;用生姜汁、蜂蜜有解毒之意。用于卒然小便淋澀疼痛,小便黃。 3,大麥粥:大麥30~60克。加水煮成稀粥,分2~3次食。 源于《金匱要略》。本品在《金匱要略》中配合藥方,起輔助治療作用。正如《長沙藥解》所述:“大麥粥,《金匱》硝礬散用之治女黑疸,以其利水而泄濕也;白術散用之治妊娠作渴,以其潤肺而生津也?!薄按篼溨嗬節?,生津滑燥,化谷消脹,下氣寬胸,消中有補者?!?/div> 6適食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適宜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食用;凡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后胃滿腹脹者、婦女回乳時乳房脹痛者宜食大麥芽。 1、 婦女在想斷奶時,可用大麥苗(又叫大麥芽)煮湯服之,此湯亦催生落胎; 2、 大麥芽不可久食,尤其是懷孕期間和哺乳期間的婦女忌食,否則會減少乳汁分泌;小劑量消食化滯疏肝解郁而催乳(用復方);大劑量消散之力強,耗散氣血而回乳(用單方); 3、蒙大拿州立大學的實驗證明,大麥是可溶性纖維極佳的來源,它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還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4、 用大麥芽回乳,必須注意:用量過小或萌芽過短者,均可影響療效。未長出芽之大麥,服后不但無回乳的功效,反而可增加乳汁。 食療作用 大麥芽性涼、味甘、咸,歸脾、胃經; 具有益氣寬中、消渴除熱、并且有回乳的功效; 對滋補虛勞、強脈益膚、充實五臟、消化谷食、止瀉、寬腸利水、小便淋痛、消化不良、飽悶腹脹有明顯療效。 宜:胃氣虛弱、消化不良者宜食;肝病、食欲不振、傷食后胃滿腹脹者及婦女回乳時乳房脹痛者宜食大麥芽。 忌:因大麥芽可回乳或減少乳汁分泌,故婦女在懷孕期間和哺乳期內忌食。 大麥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 與其他谷物相比,大麥還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目前在一杯大麥種碳水化合物量為44.3克,這相當于百分之十五的成人每日需要的量。關于脂肪,相同數量的大麥含有一克的脂肪[5] 鈉和膽固醇含量很低,大多數醫生建議心臟病患者多食用大麥。據稱,定期食用大麥能夠有效地降低膽固醇,維持血糖水平。大麥是一種美味的低鈉、低脂的健康食物,它既可以提供能量,又能幫助減肥。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