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高溫天氣持續,記者日前從醫院急診科獲悉,多人室外作業中暑,有病情危重熱衰竭患者被送ICU,而室內中暑更易被忽視。7月7日是小暑節氣,專家提醒市民朋友:高溫天別舍不得開空調,快收下這份防暑降溫指南。 室內中暑莫忽視 近日,“醫生提醒高溫天別舍不得開空調”話題登上熱搜。在室內也有可能中暑嗎? “中暑是人體在高溫高濕、通風差的環境中,因水分、電解質流失過多,散熱不暢,導致核心體溫升高,進而引發中樞神經和心血管功能異常的熱損傷疾病。”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急診科主任鄒志康解釋道,當室內空氣不流通,溫度長時間維持在32℃以上時,人體散熱就會受到阻礙,熱量在體內不斷累積,容易中暑。此外,內外溫差過大,如從高溫室外進入低溫空調房,或久待低溫空調房后突然外出,都可能引發發熱、胸悶等中暑癥狀。 鄒志康提到,部分體弱多病者、老人怕受風著涼,同時為了省電,在室內不愿開電扇空調。與此同時,老年人中樞神經、心血管功能下降,感覺神經老化,身體散熱受阻的同時對高溫高濕環境感知遲鈍,難以及時察覺危險,容易發生中暑。 如何判斷自己中暑?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黃華杰提醒,室內中暑和室外中暑癥狀表現基本相似,相對來說,室內中暑由于人們可能對環境警惕性低,早期癥狀更易被忽視。出現這些癥狀須警惕—— 1.先兆中暑:頭暈、口渴、乏力、大汗,體溫正常或微升(<38℃)。 2.輕度中暑:體溫>38℃,皮膚灼熱或濕冷,伴惡心、血壓下降、心率加快。 3.重度中暑: 熱痙攣:四肢、腹部肌肉陣發性痙攣,持續約3分鐘緩解; 熱衰竭:頭暈暈厥、面色蒼白、皮膚濕冷、血壓休克; 熱射病:體溫>40℃,初期出汗后無汗,伴昏迷、抽搐。 若出現上述癥狀,第一時間這樣處理:先兆中暑要迅速轉移至陰涼通風處,解開領口衣物散熱,飲用涼水或淡鹽水補充水分、電解質,休息后多可緩解;輕度中暑需移至空調房或陰涼地,用濕毛巾冷敷額頭、擦拭頸部和腋窩等大血管豐富部位降溫,可適量服用藿香正氣水等防暑藥品。若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則須及時送醫。 日常防暑有方法 我國一般把日最高氣溫達到或超過35℃時稱為高溫,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過程則稱為高溫熱浪。廣東疾控中心提醒,在熱浪期間,熱射病的死亡率甚至可達60%以上。熱射病是最嚴重的中暑類型,患者五臟六腑像被水煮過一樣。其原理是高溫狀態下,人體體溫調節中樞根本不起作用,人體產熱大于散熱,導致死亡率極高。 醫生建議“高溫天別舍不得開空調”,但使用空調消暑也需注意方式: 1.控溫:溫度控制在26℃左右,避免室內外溫差過大刺激身體; 2.防風:空調風不直吹,可調整出風口方向或用擋風板; 3.通風:每2-3小時開窗通風30分鐘,保持空氣新鮮; 4.保暖:適當添衣,注意肩頸、膝蓋、腹部保暖; 5.補水:定時少量飲水,即使不渴也要防脫水。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