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市婦女兒童醫院兒科診室接診了一個罕見寄生蟲感染病例。一名8歲女童在過去一個月,反復從口中吐出一種活蟲子,有時一兩條,有時三五條,輾轉多個醫院服用常規驅蟲藥均無效。 面對這一罕見病例,多學科專家聯合會診,經過疾控中心比對研判,最終確診為毛蠓幼蟲感染。 據揚州市疾控中心血寄地病防制科科長徐玉慧介紹,毛蠓,俗稱“蛾蚋”(ruì),就是我們在衛生間經常看到的黑色小飛蛾。其幼蟲(俗稱“地溝蛆”)常棲息在如浴缸、洗手盆、馬桶水箱以及流動緩慢或長期存水的下水管道內壁。女孩家長回憶,家中衛生間長期存在“小蛾子飛出”的現象。 “毛蠓幼蟲污染了水體,”徐玉慧解釋,“當孩子在衛生間刷牙漱口,或馬桶沖水時水花濺起,幼蟲就可能被誤食入人體。” 下水道“昆蟲之王” 變身“健康刺客” 蛾蚋是自然界中最適應城市下水道生活的昆蟲之一。居家最常見的一種叫白斑蛾蚋,它們喜好富含腐敗有機質的陰暗環境,人類聚集區的下水道、洗臉臺等就是它的最愛。 面對蛾蚋,大家不必過于擔心,它們本身不咬人、不吸血,因此不會通過血液傳播致病。 不過,蛾蚋體表覆蓋數千根細毛,每根毛的表面有許多納米級別的細小溝槽,共同形成了類似荷葉表面的超疏水層,這些絨毛不僅是一套神奇的防水系統,也會變成病原體的溫床。它們常年生活在下水道中,身上難免攜帶致病細菌、微生物。 因此,遇到蛾蚋一定不要用手拍,雙手與其“親密”接觸后會攜帶很多細菌。 隨手拍死蛾蚋后果嚴重 此前,深圳新聞網曾報道,深圳吳先生左眼下眼皮處飛落了一只蛾蚋,他隨手將其拍死,并揉搓眼部。之后,他的左眼開始紅腫疼痛,病情持續加重,視力下降至0.02,且出現綠膿桿菌感染的癥狀,最終不得不摘除整個左眼眼球。 不小心接觸了蛾蚋,一定要好好清洗。 蛾蚋怎么除? 潮濕、積水的環境極易成為蛾蚋繁殖的溫床。梅雨季節到來,多雨悶熱,更要注意家庭衛生,特別是下水道系統的清潔維護。 清理環境 定期清潔廚房水槽、洗臉池、浴室等區域,避免垃圾和有機污垢在下水道殘留,減少積水產生。 建議每月對排水口、地漏蓋進行刷洗,可使用專業清潔劑或消毒水對下水管道進行消毒除臭。 科學滅殺 定期向地漏倒入半杯食鹽與蘇打粉混合物,配合沸水沖洗。這種操作能夠破壞蛾蚋幼蟲賴以生存的酸堿平衡環境,達到簡單有效的短期滅殺效果。 管道維護 使用阻隔性能更強的地漏,斷掉它們進入室內的通道。 封堵源頭 當蛾蚋數量異常增加時,意味著排水系統存在著堆積堵塞的隱患,此時,就需要通一通下水道了。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