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懷孕37周的準媽媽因食用冷藏食品感染李斯特菌導致流產,引發關注。何為李斯特菌?其傳播途徑和臨床表現有哪些?孕婦應該如何降低感染風險?央廣網記者采訪了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張康。 張康表示,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簡稱李斯特菌,俗稱“冰箱殺手”,是一種革蘭陽性桿菌,存在于土壤、加工食品、生蔬菜和污水中,可以引起嚴重食源性疾病。 “李斯特菌是一種典型的耐冷致病菌,能在冰箱冷藏室內較長時間生長繁殖。老年人、孕婦、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為高危人群。”張康告訴記者,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的臨床特點多為輕度或無癥狀,但嚴重的話可導致敗血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流產、死產、早產和新生兒全身感染等不良妊娠結局。 從傳播途徑看,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孕婦可因食用污染的食物(如污染李斯特菌的肉類、乳酪、奶制品、瓜果,未煮熟的海鮮,冰箱放置的未經加熱的熟食等)導致感染。 臨床表現方面,李斯特菌感染后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發熱,也有人表現為流感癥狀、寒戰、肌肉痛、關節痛等,少數患者伴消化道癥狀,但多數癥狀為非特異性,30%感染李斯特菌的孕婦甚至無明顯癥狀;而若發生在妊娠晚期,可伴有胎動減少或消失;腹痛、見紅等先兆臨產征兆。 孕婦究竟應該如何降低感染風險?張康給出了7條建議: 1.禁食生肉,如牛肉、家禽和魚類,必須完全煮熟后食用; 2.蔬菜完全清洗干凈后再食用; 3.未加工的食物和熟食要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感染; 4.飲用經巴氏消毒后的牛奶; 5.接觸生的食物后,立即洗手,并及時處理刀具和砧板等廚房用品,清洗干凈; 6.避免食用生冷、不潔以及未煮熟的食物; 7.避免食用冰箱冷藏時間較久的食物。 “養成健康衛生的飲食習慣,可以有效避免李斯特菌感染,對于保護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尤為重要。一旦孕婦出現發熱、類似感冒癥狀或胃腸道不適等,應盡快就診,及時查明原因對癥治療。”張康提醒道。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