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內經談論長生之道 黃帝說:我聽說上古時代有稱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能夠調節呼吸,吸收精純的清氣,超然獨處,令精神守持于內,鍛煉身體,使筋骨肌肉與整個身體達到高度的協調,所以他的壽命同于天地而沒有終了的時候,這是他修道養生的結果。 菩提祖師傳授孫悟空“長生之妙道“的口訣,口訣最后一句“功完隨作佛和仙”,說明按照口訣修煉功法,就能成佛成仙。 西游記吳承恩論長生之道 菩提祖師傳授孫悟空“長生之妙道“的口訣,口訣最后一句“功完隨作佛和仙”,說明按照口訣修煉功法,就能成佛成仙。 但后來祖師告訴悟空,你雖“已注神體,卻只是防備著三災利害”,悟空說,如果修煉的道行高深,不是“與天同壽,水火既濟,百病不生”嗎?“卻怎么有個三災利害?” 即便修成了仙佛,也要想辦法躲過”三災“,否則照樣會死掉。我們來仔細分析菩提祖師的這段話。 “丹成”的功效是“駐顏益壽”,駐顏就是容顏不會變老,益壽就是增加壽命,即所謂的“長生不老”。雖然“丹成”之后能夠長生不老,但此道“奪天地之造化”,也就是違背了西游世界中的基本法則:萬物皆有生死。 天地不允許有這樣的存在,所以每500年會降下三災奪命,這三災還只是500年一次小天劫。悟空求祖師“傳與躲避三災之法”,祖師就傳授了“地煞數,該七十二般變化”。 所以七十二變不僅是能讓自己變成其他的模樣,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變化后躲避天劫。這就是為什么在第四十一回中,八戒說悟空:“他有七十二般變化,就有七十二條性命。”所以,長生不老并不是長生不死,如果躲不過天劫,還是會死掉。 道德經老子論長生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生:無我生,無我生為。天地的存在非常長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以其根本不為自己生,因此才長生久存。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不爭不取。外其身:不居不執。所以圣人后其身從不取爭妄為,反而卻無不最擁有,外其身從不居占執有,反而卻恒存不去。 現代科學論長生 人的壽命一直是個近乎未解之謎。之所以說近乎,是因為現在很可能科學家找到了答案。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情況下人生病了,自己養著多睡睡覺,慢慢會好。 但是,老年人就不容易好。例如,老年人骨折,可能骨頭就再也長不好了。因為,人的身體機能是由細胞能不能不斷分裂,重生決定的。 只要能不斷分裂重生,受傷就會長好,器官就能持續,人就會新城代謝,生命就不會衰竭。 最近科學家找到一種物質,這個物質決定了細胞能不能繼續分裂。這個物質叫做端粒。 端粒如同鞋帶頭,只要他在,就能保護你的鞋帶。 但是端粒隨著年齡增長,會不斷消耗減少,就如同鞋帶頭會越磨越短。如果端粒磨完了,細胞就失去了再生的能力,人體就會一去不回地衰老,衰竭。 那么如果可以找到讓度那里增長的物質,人類豈不是就能永生不死了嗎?還真有這種藥物,而且藥店就能買到。 但是,這可不能隨便吃,因為如果端粒長太多,反而會加速細胞的分裂,從而大幅度增加癌癥發生的可能性。因為也會促進癌細胞的增長。 所以吃藥來增長端粒是不可取了。 那有沒有其他辦法增長端粒呢? 科學家經過定量研究,告訴我們還真有。 其中有兩點,可能驗證了我們的傳統智慧。 第一,就是科學家發現長期從事體育鍛煉的人,端粒更長。 其中,最有效的是有氧鍛煉,就是例如跑步啊,游泳啊,橢圓機啊,劃船機啊,跳健美操啊。 擁有同樣效果的是混氧運動。例如,變速跑,踢足球,打籃球等一切高變速運動,還包括高強度的跳操(例如insanity) 最后是無氧運動,也就是舉鐵。舉啞鈴,深蹲,杠鈴,引體向上等等。如何判別無氧運動?就是一次性用盡力氣只能做少量n個的運動。例如跑步,你不管多么累,真要死撐著你還是可以多跑幾步的。但是舉啞鈴,你舉不動就是舉不動,死撐著也做不了多一個。 無氧運動無助于增長端粒,但是有助于增強體能和抵抗力,對端粒的增長有間接幫助。 以上是第一個增長端粒的方法,也就是運動。 還有第二個增長端粒的方法。 先舉個反例。 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研究,發現生活壓力大的單親媽媽的端粒是同齡人中最短的。進一步研究,他們發現這些單親媽媽因為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承擔了巨大的心理負擔。長期生活在巨大心理壓力下的人,端粒會變短。 而同樣是單親媽媽,那些性格開朗,擅長調節心情的單親母親的端粒就顯著更長。 所以,我們中國人一直說的,快樂治百病,可能是真的。 而憂郁而死,看來也是對的。因為憂郁的人端粒就比心情愉快的人更為短。 我們常聽到故事,樂樂呵呵沒心沒肺的人,不小心就活了個長壽。而整體操心這個擔心那個的人,往往早死。比如諸葛亮。 還有,研究人員發現抑郁癥患者的端粒是最短的。 好,那么我們今晚就得出幾個有關于壽命的結論。 1,壽命是由端粒長度決定的。 2,增長端粒的藥物不能吃。 3,多做有氧運動和混氧運動,有助于端粒的增長。 4,保持心情愉快,生活在低壓力的環境中,有助于端粒的增長。 5,抑郁癥會大大縮短端粒,要去國家認證的三級甲等醫院治療。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