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白芷 別名: 川白芷,祁白芷,芷,芳香,苻蘺,澤芬,白茞,香白芷 產新時間: 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產區分布: 安徽,河北,河南,四川,重慶 品種特點: 易蟲易霉,易受旱情影響,易受雨澇影響,生長期1年,采挖(摘)加工費工時,常用大宗,家種主供,香料 白芷功效與作用 《中國藥典》 《*辭典》 《中華本草》 《中國藥典》 【名稱】白芷 【拼音名】Bái Zhǐ 【英文名】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Benth.et 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夏、秋間葉黃時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本品呈長圓錐形,長10~25cm,直徑1.5~2.5cm。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根頭部鈍四棱形或近圓形,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樣的橫向突起,有的排列成四縱行。頂端有凹陷的莖痕。質堅實,斷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棕色,近方形或近圓形,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r\n本品呈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黃棕色。切面白色或灰白色,具粉性,形成層環棕色,近方形或近圓形,皮部散有多數棕色油點。氣芳香,味辛、微苦。 【鑒別】(1)本品粉末黃白色。淀粉粒甚多,單粒圓球形、多角形、橢圓形或盔帽形,直徑3~25μm,臍點點狀、裂縫狀、十字狀、三叉狀、星狀或人字狀;復粒多由2~12分粒組成。網紋導管、螺紋導管直徑10~85μm。木栓細胞多角形或類長方形,淡黃棕色。油管多已破碎,含淡黃棕色分泌物。(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浸泡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芷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歐前胡素對照品、異歐前胡素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醚(3:2)為展開劑,在25℃以下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r\n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通則0512)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55:4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00nm。理論板數按歐前胡素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歐前胡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4g,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45ml,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50kHz)1小時,取出,放冷,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測定法分 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歐前胡素(C16H14O4)不得少于0.080%。飲片\r\n同藥材。 【炮制】除去雜質,大小分開,略浸,潤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辛,溫。歸胃、大腸、肺經。 【歸經】歸胃、大腸、肺經。 【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用于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牙痛,帶下,瘡瘍腫痛。 【用法用量】3~10g。 【儲藏】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摘錄出處】《中國藥典》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