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久久久久久久,区一区二视频,中文字幕巨乱亚洲,美女av一区

圓夢信息網-了解生命從此開始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中藥細辛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2022-3-25 15:17|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091| 評論: 0

摘要: 細辛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細辛作為藥用植物,始載秦漢《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 ...

中藥細辛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細辛(別名:盆草細辛),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毫米,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頂端圓形,雄蕊著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果近球狀,棕黃色,花期4~5月。它生于海拔1200~2100米林下陰濕腐植土中。

1形態特征
外在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直立或橫走,直徑2~3mm,節間長1~2cm,有多條須根。葉通常2枚,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長4~11cm,寬4.5~13.5cm,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兩側裂片長1.5~4cm,寬2~5.5cm,頂端圓形,葉面疏生短毛,脈上較密,葉背僅脈上被毛;葉柄長8~18cm,光滑無毛;芽苞葉腎圓形,長與寬各約13mm,邊緣疏被柔毛。根莖呈不規則圓柱形,有短分枝,長1~20cm,直徑1~4mm;表面灰棕色,有環形節,節間長1~10mm;根細長,密生節上,長5~20cm,直徑約1mm。表面灰黃色,有纖細支根;根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或白色。氣香而強烈,味辛,麻舌。

花紫黑色;花梗長2~4cm;花被管鐘狀,直徑1~1.5cm,內壁有疏離縱行脊皺;花被裂片三角狀卵形,長約7mm,寬約10mm,直立或近平展;雄蕊著的生子房中部,花絲與花藥近等長或稍長,藥隔突出,短錐形;子房半下位或幾近上位,球狀,花柱較短,頂端2裂,柱頭側生。果近球狀,直徑約1.5cm,棕黃色。花期4~5月。

顯微特征

根橫切面

(1)表皮細胞1列,部分殘存。(2)皮層寬大,有眾多油細胞散在;外皮層細胞1列,類長方形,木栓化;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點。皮層薄壁細胞含淀粉粒。(3)次生組織不發達,初生木質部2-4原型。

粉末

粉末:淡黃灰色,有濃郁香氣,味辛、苦,有較持久的麻舌感。

(1)外皮層細胞類長方形或多角形,垂周壁細波狀彎曲。(2)油細胞類圓形,壁薄、木栓化,胞腔內常可見綠黃色油狀物。(3)根莖表皮細胞類長方形或類長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加厚,表皮中可見油細胞。(4)根莖石細胞呈類方形類長方形等。(5)導管主為網紋、梯紋。

2主要品種

細辛(本草經)華細辛(文獻通稱),盆草細辛(四川)

Asarum sieboldii Miq. in Ann. Mus. Bot. Lugd. -Bat. 2: 134. 1865; Maxim. in Mel. Biol. 8: 397. 1871; Hemsl. in Journ. Linn. Soc. Bot. 26: 360. 1891: 中藥志3: 108. 圖78. 1961. ——Asiasarum sieboldii (Miq.) Maekawa in Nakai Fl. Sylv. Kor. 21: 22. 1936.

細辛(原變型)

Asarum sieboldii Miq. f. sieboldii.

漢城細辛(變型)

Asarum sieboldii Miq f. seoulense (Nakai) C. Y. Cheng et C. S. Yang in Journ. Arn. Arb. 64: 577. 1983. ——A. sieboldii Miq. var. seoulense Nakai in Fedde, Repert. Sp. Nov. 13: 267. 1914. et in Bot. Mag. Tokyo 28: 519. 1914;東北藥用植物志54. 圖60. 1959. ——Asi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 seoulense (Nakai) Maekawa. in Nakai Fl. Sylv. Kor. 21: 20. 1936.

本變型葉片背面有密生短毛,葉柄被疏毛。

產于遼寧東南部。生于林下及山溝濕地。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朝鮮漢城。

本種全草入藥。

3生長習性
生于海拔1200-2100米林下陰濕腐植土中。

中藥細辛主治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4分布范圍

北細辛、漢城細辛習稱遼細辛;華細辛稱細辛。

北細辛主產于中國東北,銷全國并出口;漢城細辛主產于吉林省、遼寧省,產量很小;華細辛主產于陜西省、四川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西省、浙江省、廣西省等地亦產,多自產自銷。

通常以東北產者質優,華細辛以陜西省華陰產者佳。

日本和朝鮮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5繁殖栽培
繁殖方式
分種子繁殖和分根繁殖兩種方式。

種子直播:種子直播是發展細辛栽培的主要方法,4~5年即可收獲。細辛種子一般在6月間成熟,這時果實由紫紅變為粉白,手捏果肉軟,呈粉砂狀時即成熟可摘下。細辛種子不是一期成熟,采果期間,要每天到地里采一至兩次,采下的果實放在陰暗處1~2天,待果皮變軟成粉狀,即可搓去果皮,用水將種子沖洗出來,晾一下,即可趁鮮混砂進行播種。要見熟即采,甚至差一天也不行,否則種子易脫落或被螞蟻吃掉。果實采收去皮后,一般要立即播種,否則易喪失發芽力。據試驗種子剛采下時發芽率達96%;在17~20℃常溫下干放20天,其發芽率為81%;干放40天為29%;干放60天僅為2%。

播種時整平畦面(播種床面),按行距10cm寬,播幅3~5cm實行條播,即將拌有5~10倍細砂的種子均勻撒下,種間距離平均1~1.5cm,每行播種120~150粒(折合凈種5~6g/m2),可用預制好的播種框控制撒播,以便提高播種工效。之后再用過篩的腐殖土篩灑覆蓋1~1.5cm,要求厚度均勻一致。然后畦上蓋一層枯枝落葉,保持土壤濕潤。翌年春出苗前揭除覆蓋物,以利出苗。如初次進行細辛種植,可在6~7月間,尋找當年種源種子。如采種后因故不能及時播種,可將鮮種子拌上5~10倍的清潔濕砂,進行低溫濕砂貯存,砂藏期間要經常翻動和保濕,1~2個月后發芽率仍可達90%,采用此法可進行長途運輸。待胚根將露白時,馬上取出播種,這樣雖可以延期播種,但要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最遲不宜遲于七月末,如過晚會影響當年發根和翌年出苗。細辛種子在6~7月間播種后,在土中向下發根,直到秋末,根可長到6~10cm,而同時胚軸需經過低溫越冬過程,在第二年春季方可生長出苗。細辛種子小,幼苗頂土能力弱,因而也可以穴播,在畦上按株行距15~20cm開平底淺穴,深3cm,每穴播種5~10粒,覆土1~1.5cm,上面再蓋一層半腐熟的樹葉。

育苗移栽:育苗移栽主要在種子少的情況下采用,如種子直播地塊遇洪澇積水或其他意外災害,也可移栽補救。方法與直播基本相同,除條播密度可增加外,還可進行撒播,播種量15g/m2。然后在培育2~3年后移栽。春秋兩季均可移栽,而以秋季為好,秋栽在地上葉枯萎后,已形成豐滿的越冬芽,這時栽植一般不需澆水。春季在牙苞萌動前,秋季在葉片萎謝之后,選苗壯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的秧苗,株行距10cm×15cm左右。

栽前適當剪去須根,留7~10cm長即可,栽時須根向一側舒展,芽頭稍抬起。也可叢栽,每叢株行距18cm×20cm左右,一叢之中可栽小苗3~4棵,栽苗時芽頭離開,稍抬起,根須呈扇形舒展,如遇土壤干旱,移栽定植后需澆水,待水滲下后再覆一薄層土,栽后畦面行間可覆上一層枯枝落葉,以此保墑,防止土壤板結和暴雨沖刷。也可在畦面上橫向開溝,坐水栽,秧苗不宜過大,以兩年生苗為好,有一片真葉,根不太長,便于移栽,栽時將根向一側舒展開,覆土半數,澆水,待水滲下,再覆土至地平,并覆蓋枯枝落葉。

分根繁殖

采用分株和根莖繁殖兩種方法。

分株繁殖:分株宜在夏季進行,按細辛芽苞的多少將其分成單株,每株需具有1~2個芽苞,留根莖5~6cm,稍帶須根和兩枚葉片。然后按株行距10cm×15cm開溝或挖穴移栽,須根要舒展,栽后覆細土5~6cm,壓實并及時澆水保濕。

根莖繁殖:細辛地下根狀莖橫生,節明顯。在秋后采收時挖出根莖,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粗壯根莖,截成5~6cm的小段,每段需帶有2~3個芽苞和10~20條長須根,進行分根繁殖。按行距15cm開溝,株距10cm一段接一段地埋入溝內,并覆細土厚5cm,遇天旱時,需及時澆水。

栽培技術

細辛喜冷涼氣候和陰濕環境,多生于林下蔭濕處山溝腐殖質厚的濕潤土壤中,喜土質疏松、肥沃的壤土或砂質壤土。在無遮陰、干燥、黏重的土壤和低洼積水的地塊不宜種植細辛。該植物耐寒怕高溫,畏強光,在遮陰條件下生長良好,氣溫高于35℃時,葉片枯萎。

細辛花期5月,果期6月,地下部根莖于9月后形成越冬芽。細辛是早春植物,頂凌出土,花期和果期都較早,6~9月上中旬為果后地上植株生長期和地下更新芽分化期,秋后地上部枯萎,進入休眠期。細辛冬季能耐-40℃以下低溫。

種植方法
利用種子直播和育苗移栽兩種方式。尤其是在林下栽培細辛,既不占糧田又不毀林,省工省料利于樹木的生長。一般栽種3年后即可收獲,每1m2可收干貨1.5~2.5kg。如果5年收獲,最高產可達6.5kg。

選地整地

細辛喜含腐殖質豐富、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以山地棕壤和森林腐殖質土為更好。栽培細辛應選擇地勢平坦的闊葉林的林緣、林間空地、山腳下溪流兩岸新墾地、老參地或農田。土層要深厚,土壤要疏松、肥沃、濕潤。山地坡度應在15°以下,以利于水土保持,pH值以5.5~7.5為宜。農田前作以豆類和玉米較好。

林地或林緣栽培細辛,可在春季伐掉小灌木或過密枝,保持透光率50%左右。選地后翻耕,翻地深度20cm左右,碎土后揀出樹根、雜草、石塊,床面要求平整。結合耕翻施入基肥,一般每1m2施入腐熟的豬糞、鹿糞或枯枝落葉8~10kg、過磷酸鈣0.25kg。順山斜向做畦,畦寬120cm,畦高15~20cm,畦長視地形而定,一般長10~15cm,作業道寬50~80cm,走向盡可能呈正南正北。

種子直播

直播種子繁殖,繁殖系數大,減少發病,但生長速度慢,年限長,需要3~4年才能收獲入藥。在種子來源充足的情況下,采用直播是最好的方法。鮮種子播種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最遲不宜超過8月上旬。鮮種子用25%多菌靈1000倍液浸種2h,可防細辛菌核病;用50%代森錳鋅1000倍液浸種1h,可防細辛葉枯病。沙藏種子也必須于8月上旬播完,否則種子裂口生根后再進行播種,既不便播種,也不利于發根。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兩種。

撒播

在床面上挖3~5cm深的淺槽,用篩過的細腐殖土把槽底鋪平,然后將種子混拌5~10倍細沙或細腐殖土,均勻撒播。使種子間距3cm,播后用篩過的細腐殖土覆蓋,厚度0.5~1cm。覆土后床面上再覆蓋1層落葉或草,以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床面板結和雨水沖刷。第2年春出苗前撤去覆蓋物,以利出苗,鮮籽用量120~150g/m2。

條播

在整好的床面上橫床開溝,行距10cm,溝寬5~6cm,溝深3~5cm,溝底整平并稍壓實,然后在寬溝內播種。種子間距2cm,覆土0.5~1cm,覆蓋落葉或草保濕。第2年春出苗前撤去覆蓋物,鮮籽用量約100g/m2。

苗田管理

播種遇干旱時要及時澆水,保持床內濕潤。第2年春床土解凍,快要出苗時及時撤出覆蓋物,以提高床溫,促進早出苗。及時拔除雜草,雨季要挖好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

林間或林下栽培的,可適當疏整樹冠。利用荒地、參地栽培的,可搭棚遮陰,也可種植玉米、向日葵等作物遮陰來調節光照。一般1、2年生抗光力弱,郁閉度0.6~0.7;3、4年生抗光力增強,郁閉度0.4為宜。

從第3年開始,每年結合越冬覆蓋應追肥1次,在床面追施腐熟的豬糞、鹿糞或林間腐熟落葉拌過磷酸鈣,厚度1cm左右,每1m2約施豬糞、鹿糞10kg和過磷酸鈣0.1kg。

移栽

細辛是多年生植物,生長發育周期長,一般林間播種后6~8年才能大量開花結果。為了利用野生幼苗,擴大營養面積,多數地方都采用育苗移栽方式,即先播種育苗3年,起苗移栽再長3年。移栽選整地與直播要求相近,移栽方法隨種苗來源不同略有區別,分種子育苗移栽、根莖先端移栽。

種子育苗移栽法

秋春都可進行。秋季移栽,每年10月起挖2、3年生的細辛苗,分大、中、小3類分別栽種。栽種時橫床開溝,行距15cm,溝深9~10cm,溝內按8~10cm株距擺苗,使須根舒展,覆土3~5cm。春天移栽,應在芽孢未萌動前進行。如果移栽過晚,在細辛出苗或展葉時進行,需要大量澆水,并需要較長時間緩苗,會影響細辛生長發育。

根莖先端移栽法

細辛的根莖分割后栽植可獨立成活,發育成新的個體。根莖頂部的節間很短,將其截成1cm長的小段栽植。根莖分割成活率與根莖上、中、下的部位,分段的長短,頂芽的有無和潛伏期的大小及栽植時期有密切關系。一般莖上有越冬芽、潛伏芽大、根莖上段或者根莖段長的成活率高,秋栽的成活率比夏栽的高。栽法同前。

田間管理
撤出覆蓋物

播種后第2年,早春雪化后,將覆蓋的落葉或草等摟出田外。

松土除草

移栽地塊每年5月出苗后,要進行3~4次松土除草,提高床土溫度,保蓄水分,對防止菌核病、促進生長有益。在行間松土要深些(3cm左右),根際要淺些(約2cm),對露出根不用進行培土。細辛怕乙草胺、丁草胺。

施肥灌水

在生長期間一般每年施肥2次,第1次在5月上、中旬進行,第2次在9月中、下旬進行,用硫酸銨或過石各5~7.5kg/667m2,多于行間開溝追施。秋季多數地區認為床面施用豬糞(5kg/m2)混拌過磷酸鈣(0.1kg/m2)最好;有的藥農秋季在床面上追施1~2cm厚的腐熟落葉,既追肥又保土保水,有保護越冬的效果。每年春季干旱時,應于行間灌水,保持濕潤。

清林調光

林下或林緣種植要定期清林,防止枝條過密。對于農田栽培,應搭設遮陰棚調節光照,郁閉度與種子直播相同。

覆蓋越冬

不論是直播還是育種移栽,在解凍前均需用1cm厚的落葉或不帶草籽的茅草覆蓋床面,待來年春季萌動前撤去。

病蟲防治
病害防治

細辛移栽田主要病害是細辛菌核病,多發生在多年不移栽的地塊,造成全株腐爛,靠種苗、土壤傳播,發病條件主要是溫度低、土壤濕度過大或者板結,嚴重時成片死亡。直播田的主要病害是葉枯病。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適當加強通風透光;及時松土,保持土壤通氣良好;多施磷鉀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發現病株應徹底清除,病區用5%石灰乳等處理。

藥劑防治菌核病可用50%多菌靈200倍液+50%代森鋅800倍液灌根效果好,最好在秋季枯萎前或春季萌發前進行。嚴重病區可用1%硫酸銅溶液消毒殺菌;葉枯病用150倍多抗菌素效果好。

蟲害防治

細辛蟲害主要有小地老虎、黑毛蟲、蝗蟲、細辛鳳蝶等。黑毛蟲、蝗蟲、細辛鳳蝶咬食葉片,嚴重時大部分葉片被吃掉。地老虎為害最重,咬食幼芽,截斷葉柄和根莖。

防治方法:每667m2用1~1.5kg2.5%敵百蟲粉撒施,也可用1000倍敵百蟲液噴霧。

6主要價值
細辛又名細參、煙袋鍋花。屬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常用中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因其根細、味辛,故得名。

藥用價值

本種全草入藥。

功能主治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1)發散風寒:用于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2)溫經止痛:用于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
(3)溫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4)宜通肺竅:用于鼻炎、鼻竇炎。

細辛作為藥用植物,始載秦漢《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遼細辛根細、色灰黃、葉色綠,味辛辣麻舌。性溫,有小毒。歸心、肺、腎經。有祛風,散寒,溫肺、行水,開竅的作用。治風寒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此外,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麻醉、提高新陳代謝、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性味歸經

辛,溫。歸心、肺、腎經。

采制

夏季果熟期或秋初采挖,除去雜質,噴淋清水,稍潤,切段,陰干。

本品呈不規則的段。根莖呈不規則圓形,外表皮灰棕色,有時可見環形的節。根細,表面灰黃色,平滑或具縱皺紋。切面黃白色或白色。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質量要求
以根色灰黃、葉色綠、干燥、氣辛香、嚼之辛辣麻舌者為佳。

化學成份

北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5%, 油中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酚、黃樟醚、細辛醚、欖香素,尚含優香芹酮、愛草醚、蒎烯、莰烯、桉油精、dl-去甲基衡州烏藥堿(dl-demethylcoclaurine,hignamine)、辛味物質派立托胺和(2E,4E,8Z,10E)-N-異丁基-2, 4,8,10-十二碳四烯酰胺等.華細辛全草含揮發油2.6%,油中主要成分為α-側柏烯(α-thujene)、月桂烯(myrcene)、γ-松油醇、欖香素, 尚含α-松油醇、黃樟醚、甲基丁香酚、肉豆蔻醚、芳樟醇、細辛醚、檸檬烯等.華細辛還含有正十五烷、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芝麻脂素和N-異丁基十四碳四烯酰胺等.漢城細辛含揮發油1%,油中主要成分為優香芹酮, 另含α-或β-蒎烯、桉油精(1,8-cinede)、甲基丁香酚、黃樟醚、α-甲氧基黃樟醚、欖香素、細辛醚等。

植物鑒定

(1)根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部分殘存。皮層寬,有眾多油細胞散在;外皮層細胞1列,類長方形,木栓化并微木化;內皮層明顯,可見凱氏點。中柱鞘細胞1~2層,初生木質部2~4原型。韌皮部束中央可見1~3個明顯較其周圍韌皮部細胞大的薄壁細胞,但其長徑顯著小于最大導管直徑,或者韌皮部中無明顯的大型薄壁細胞。薄壁細胞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4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細辛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細辛脂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理作用

解熱鎮痛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細辛揮發油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并能降壓, 而煎劑能升壓;
對呼吸系統的作用:細辛揮發油對組胺或乙酰膽堿致痙的氣管平滑肌有非常顯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組胺作用較抗乙酰膽堿強。
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1.鎮靜、鎮痛作用細辛揮發油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小劑量可使動物安靜、馴服、自主活動減少;大劑量可使動物睡眠,并有明顯的抗驚厥作用。細辛煎劑灌服也有鎮痛作用。其較強的鎮痛作用為其治療頭身痛、牙痛等的重要藥理學基礎。

2.解熱作用細辛揮發油灌服對多種原因如溫刺法、四氫β-萘胺、傷寒、副傷寒混合疫苗所引起的家兔實驗性發熱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對啤酒酵母所致的大鼠發熱也有明顯的解熱效果。還能降低正常大鼠的體溫。

3.抗炎、免疫抑制和抗變態反應細辛揮發油灌服或注射均有明顯的抗炎作用。如細辛對致炎劑角叉菜膠、酵母、蛋清、甲醛等所致的大鼠關節腫脹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能對抗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腫脹,抑制抗血清引起的大鼠皮膚浮腫、由組織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抑制塑料環和棉球肉芽增生。對去腎上腺的大鼠,仍有抗炎作用。

細辛的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N-異丁基十二烷四烯酰胺和去甲烏藥堿均可明顯抑制組織胺所引起的脈鼠離體回腸收縮。細辛水或醇提取物均能使速發型變態反應總過敏介質釋放量減少40%以上,說明其有抗變態反應作用。

4.提高機體的代謝功能從細辛中分離的消旋去甲烏藥堿具有β-受體激動劑樣的廣泛藥理效應,有強心、擴張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強脂質代謝和升高血糖等作用。現知去甲烏藥堿含于多種藥性溫熱的中藥內,如細辛、附子、吳茱萸等,其呈現的藥理作用與中藥散寒或祛寒功效相吻合,因此可將其視為散寒藥效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

5.平喘、祛痰作用細辛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而呈現平喘作用。離體實驗證明,細辛揮發油對組胺和乙酰膽堿所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其揮發油成分甲基丁香酚對脈鼠氣管亦有明顯的松弛作用。細辛醚也有一定平喘、祛痰作用。此外,其醇浸劑靜注,可對抗嗎啡所致的呼吸抑制。

6.強心、抗心肌缺血、升高血壓作用細辛具有強心、抗心肌缺血和升高血壓的作用。離體實驗表明,細辛揮發油對兔、脈鼠心臟有明顯的興奮作用,表現為正性肌力,正性頻率作用,并能增加冠脈流量。對犬實驗性心源性休克,細辛能提高其平均動脈壓、左室壓峰值和冠狀血竇流量等作用,其作用強度與多巴胺相似,但其不加快心率。

細辛揮發油給麻醉犬、貓靜脈注射,可見降壓作用,但其煎劑卻有明顯的升壓作用,其升壓作用可能與去甲烏藥堿有關。

7.抗菌、抗病毒作用細辛醇浸劑、揮發油等對革蘭陽性菌、枯草桿菌和傷寒桿菌有一定的體外抑制作用,煎劑對結核桿菌和傷寒桿菌亦有抑制作用。細辛揮發油對多種真菌如黃曲霉菌、黑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等均有抑制作用,抗菌的有效成分為黃樟醚。α-細辛醚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增殖的作用。

8.局麻作用50%細辛煎劑能阻滯蟾蜍坐骨神經沖動傳導,作用可逆。其麻醉效果與1%普魯卡因接近。揮發油有表面麻醉、浸潤麻醉作用。50%細辛酊涂于人舌也有局麻作用。[2]

【不良反應機制】細辛揮發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后抑制。對呼吸系統的抑制,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用藥禁忌
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反藜蘆。

《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 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注解傷寒論》: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2]

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細辛作單味或散末內服不可過錢(3g) , 如入湯劑便可不拘泥于此.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后,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3]

不良反應

毒性成分:黃樟醚。
①細辛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②細辛每日用量超過20g→口唇、舌尖、趾指發麻感,停藥后可以恢復。

馬兜鈴酸的檢查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為流動相A,以0.05%磷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60nm。理論板數按馬兜鈴酸I峰計算應不低于5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馬兜鈴酸I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中粉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500W,頻率40kHz)4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馬兜鈴酸I(C17H11O7N)不得過0.001%。

經濟價值

細辛經水蒸氣蒸餾可得精油,在化妝品、醫藥等行業用途很多。以遼細辛浸膏為添加劑原料,廣泛用于日用產品,如肥皂、化妝品、牙膏等,具有抗菌、消炎、止血、鎮痛等療效。含細辛的獸藥用于治咳嗽喘、便秘;含細辛的農藥作殺蟲劑和殺菌劑;由于細辛中所含揮發油具有特殊芳香氣味,國外已開發使用細辛作為建筑材料的防蛀填料和防蚊驅蟲原料。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陇川县| 灵石县| 余庆县| 聂荣县| 会泽县| 灌云县| 林甸县| 桓仁| 广宁县| 农安县| 华阴市| 香港 | 黄平县| 翼城县| 攀枝花市| 宝山区| 鲁甸县| 安国市| 阿拉善左旗| 盐津县| 广河县| 陈巴尔虎旗| 余干县| 无为县| 广丰县| 肇源县| 张家口市| 布尔津县| 广宗县| 岳普湖县| 毕节市| 安陆市| 蚌埠市| 同仁县| 古丈县| 乾安县| 枣强县| 南丰县| 连山| 滨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