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這副對聯體現的是醫者的仁心與慈悲。然而,在當今社會,“過度醫療”的現象卻時有發生,不僅讓患者遭受了不必要的痛苦,更讓他們的經濟負擔雪上加霜,甚至可以說,過度醫療就是謀財害命。 過度醫療,顧名思義,是指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行為。這可能包括不必要的檢查、過多的藥物處方、不必要的手術等等。一些醫療機構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將患者視為“搖錢樹”,無視醫療原則和倫理,給患者安排一系列昂貴而無效的治療方案。 對于患者來說,過度醫療首先是一種經濟上的掠奪。原本就被疾病折磨的患者,可能為了支付高昂的醫療費用而傾家蕩產、債臺高筑。那些不必要的檢查、藥物和手術,消耗的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他們生活的希望和未來的保障。許多家庭因為一場病,從原本的小康陷入貧困,因病返貧的現象屢見不鮮。 其次,過度醫療也是對患者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不必要的手術可能帶來手術風險和并發癥,過多的藥物可能損傷身體器官,而頻繁的檢查則可能讓患者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還要承受額外的痛苦和焦慮。有些患者甚至因為過度醫療而對正規的醫療行為產生恐懼和不信任,影響了后續的治療效果。 從社會層面來看,過度醫療浪費了寶貴的醫療資源。這些資源本可以用于更需要的患者身上,卻被無端地消耗在不必要的治療中。這不僅影響了醫療體系的公平性和效率,也阻礙了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 要杜絕過度醫療這一現象,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應堅守職業道德,以患者的健康為首要目標,遵循合理、科學的醫療原則。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和管理,建立健全醫療質量評估和問責機制,對過度醫療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同時,患者自身也要增強醫療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不合理的醫療建議勇敢說“不”。 醫療本應是救死扶傷的神圣事業,而不是謀取私利的工具。過度醫療這種違背醫德、傷害患者的行為,必須得到遏制。只有讓醫療回歸本質,我們才能真正實現“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讓每一個患者都能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恰當、有效的治療,重新擁抱健康和希望。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