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吳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吳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 bodinieri(Dode) 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實。8~11月果實尚未開裂時,剪下果枝,曬干或低溫干燥,除去枝、葉、果梗等雜質。 入藥部位:植物的干燥近成熟果實。 歸經:歸肝、脾、胃、腎經。 主治:用于厥陰頭痛,寒疝腹痛,寒濕腳氣,經行腹痛,脘腹脹痛,嘔吐吞酸,五更泄瀉。 吳茱萸味辛、苦,性熱,歸肝、脾、胃、腎經,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等功效,可緩解寒濕腹瀉、惡心嘔吐、脾腎陽虛等癥。 吳茱萸的功效與作用 1、散寒止痛 吳茱萸為熱性中藥材,性質大熱,可以有效驅寒,而且吳茱萸辛散苦泄,能入肝經,可有效散肝經之寒邪,并能疏理肝氣,改善肝氣郁滯的癥狀,緩解因肝寒氣滯造成的身體疼痛,也能治療寒濕腹瀉、經期腹痛以及體寒怕冷等癥狀。 2、降逆止嘔 吳茱萸可歸胃經,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其性質溫熱,能有效緩解胃寒癥狀,改善各種胃寒嘔吐,主要用于治療胃寒胃痛、嘔吐、吐血、食欲不振以及腹脹等癥狀,可以與山楂、晨曲、麥芽或者谷芽等中藥材配伍使用。 3、助陽止瀉 吳茱萸性味辛熱,可入脾經及腎經,能夠溫脾益腎,增強脾腎之陽,達到助陽止瀉的目的。如存在脾腎陽虛、五更泄瀉等癥,可以服用吳茱萸進行調理和治療。 含吳茱萸藥方 1、《傷寒論》吳茱萸湯:與生姜、人參等同用,治厥陰頭痛,干嘔吐涎沬,苔白脈遲等。 2、《醫方簡義》導氣湯:與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寒疝腹痛。 3、《類編朱氏集驗醫方》雞鳴散:與木瓜、蘇葉、檳榔等配伍,治寒濕腳氣痛,或上沖入腹。 吳茱萸有哪些禁忌 辛熱燥烈,易耗津氣動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陰虛有熱者忌用。孕婦慎用。 吳茱萸價格一覽 2023年7月17日價格33.32元/斤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