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刺蒺藜,硬蒺藜。 主要成分:含揮油、剌蒺藜甙、生物堿、脂肪油等。 藥理作用:疏肝熄風、行瘀去滯。能解郁、明目、止癢,其他用為降壓(水浸液能降低麻醉動物的血壓)、鎮靜。臨床觀察認為可能還有抗過敏作用。 歸經:入肝、肺經。 治療蒺藜功效作用 1、治肝經風邪所致的頭暈目眩,取其有降壓、鎮靜作用。現代治肝陽上亢之高血壓表現頭痛頭暈者,多用蒺藜配牛膝、鉤藤等,方如平肝降壓湯(見牛膝項下)。 2、為眼科常用藥,治目赤多淚、或痛或癢、視物模糊、有外眼翳障,適用于風熱較輕的角膜炎、角膜炎退行期,或急性結膜炎,常配木賊、決明子、谷精草等清熱明目藥。 3、治風熱所致的皮膚發癢和皮診,如蕁麻疹、神經性皮炎、某些類型的慢性濕疹等,常配其它散風熱藥如蟬蛻、防風以及養血藥如首烏、當歸,方如蒺藜消風飲。 4、治肝郁所致的胸脅脹悶疼痛。前人認為蒺藜有行血去瘀作用,現代根據這一原理,試用白蒺藜9g,配參三七2.4g內服,治冠心病絞痛,有一定效果。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