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拉丁學名:FineleafSchizonepetaHerb),唇形科荊芥屬植物。我國南北各地均可種植。對氣候、土壤等環境條件要求不嚴,喜溫暖、濕潤氣候。荊芥葉黃綠色,莖方形微帶紫色,橫切面黃白色,穗子稍黑紫黃綠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荊芥是一種中藥,荊芥具有發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可以止血等功效,可用于外感表證。荊芥味辛,氣比較香,微溫不烈,藥性和緩,可以治療表寒、表熱,還可以用于治療小兒麻疹不退、風疹瘙癢、瘡瘍初起兼有表證的患者。此外,荊芥還可以治療血熱妄行所導致吐血、衄血、便血,以及婦女崩漏下血等多種出血之癥。臨床一般用量為3g-10g,水煎,不宜久煎,以免揮發有效成分,影響療效。 歸經:入肺、肝二經。 1、抗炎鎮痛:荊芥中含有的苯丙呋喃類衍生物,呋喃類衍生物對3一α羥類固醇脫氫酶,有比較強的抑制作用,能促使生成更多的皮質類膽固醇,起到抗炎鎮痛的作用。 2、抗過敏:荊芥中含有的橙皮苷等黃酮類成分,對于脂氧酶有著抑制作用,而脂氧酶是能引起變態反應的物質,所以荊芥是有著抗過敏的功效,能治療過敏性皮炎、蕁麻疹、皮膚瘙癢癥等皮膚過敏性免疫性疾病。 3、解表散風:荊芥雖屬辛溫,但是溫而不燥,性較平和,既散風寒,又疏風熱,治表證無聞風寒風熱者,具有解熱降溫的作用,可用于感冒發熱,鼻塞流涕。 4、透疹止癢:在蕁麻疹、風疹、麻疹時用之,起到加速病理過程消退和止癢的作用。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