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芩,中藥名。為唇形科黃芩屬植物黃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Ceorgi的干燥根。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主治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黃疸瀉痢,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胎動不安。 性味歸經:味苦,性寒;歸肺、膽、脾、胃、大腸、小腸經 中藥黃芩可以治療肺部、胃部、大腸的濕熱,起到清熱燥濕的作用。黃芩搭配苦仁、桑白皮、蘇子還可治療由肺熱引發的咳嗽、咳痰、氣喘等癥;黃芩能清熱瀉火,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搭配黃連、黃柏、梔子還可治療因為火毒炙盛引發的膿瘡、癤子等,與大黃搭配還可治療有火毒炙盛引起的吐血、衄血等癥;黃芩還可以清熱安胎,可治療由氣虛血熱、腎虛有熱導致的胎動不安。 黃芩功效作用一覽: 1、抗菌、抗病毒:黃芩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致病性皮膚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黃芩也能夠抑制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2、清熱燥濕:主要用于濕熱、濕溫發熱、胸悶、口渴不欲飲、濕熱瀉痢、黃疸等病癥。對溫濕發熱,可以和滑石、白蔻仁、茯苓等配合應用;對濕熱瀉痢、腹痛,可以和白藥、葛根、甘草等聯用;對黃疸也有一定作用,也可以與菌陳、梔子、淡竹葉等同用; 3、涼血安胎:黃芩能治療孕婦的胎動不安,常與白術、竹茹等配合應用,起到保胎的作用; 4、主治濕熱病:比如發病比較急的,變化比較快的濕熱病,患者服用黃芩之后,能夠緩解病情; 黃芩能夠治療多種皮膚真菌性疾病,還可用于預防和緩解流感、乙型肝炎病毒,并且還具有抗炎的功效。因為具有清熱解熱的功效,所以是非常好的解毒藥物,并能夠清肝膽、保護肝臟,還有鎮靜的功效。 但是需要注意,黃芩苦寒傷胃,脾胃虛寒的患者不宜使用。脾肺虛弱者也最好少用、忌用。凡是肝腎虛、腹痛、脾虛、泄瀉等患者,一般都最好不用。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