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拉丁文名: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又名烏頭或附片,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 喜溫暖、濕潤、向陽環境,耐寒,忌重茬, 以土層深厚肥沃,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培較好。生長于山地草坡或灌叢中。附子主要分布于四川和陜西;河北、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云南、甘肅等亦有分布及種植。 歸心、腎、脾經。 味辛、甘,性大熱。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1、回陽救逆(亡陽)用治亡陽證之四肢厥冷、冷汗自出、脈微欲絕,配伍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湯;用治亡陽兼氣脫,配以大補元氣之人參同用,如參附湯。本品藥力頗強,能助心陽以通脈,補腎陽以益火,挽救散失之元陽,為臨證“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2、補火壯陽(陽虛諸證)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所致的陽痿滑精、宮寒不孕、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配伍肉桂、鹿角膠等同用,如右歸丸;用治脾腎陽虛、寒濕內盛所致的脘腹冷痛、大便溏泄,配伍黨參、白術等同用,如附子理中湯。本品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凡心、脾、腎諸臟陽氣衰弱者,皆可選用之。 3、散寒止痛(寒凝諸痛)用治寒痹疼痛,既能溫散止痛,又能驅逐風寒濕邪。本品止痛力強,乃用治寒痹之要藥。 4、引藥:附子稟雄壯之質,與其他藥配伍,可以引藥物直達經脈。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到皮膚,以驅逐人體表的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袪除體內的冷濕。 5、補腎強陰:附子歸心、脾、腎三經,入手少陽三焦、命門,味辛大熱,為陽中之陽,所以在補腎強陰方面效果顯著,用于小便不通、腎氣上攻、膀胱痛等癥。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