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蛋,別名鴨子、鴨卵、太平、鴨春、青皮等,是鴨科動物家鴨的卵,主要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2、鐵和鈣等營養成分,具有養陰、清肺、止痢,治熱咳、胸悶、喉疼、牙痛、赤白痢等功效。 鴨蛋一般腌制食用,可儲存1個月。脾陽不足、寒濕下痢、食后氣滯痞悶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及脂肪肝者忌食。 鴨蛋性味甘、涼,具有滋陰清肺的作用,入肺、脾經;有大補虛勞、滋陰養血、潤肺美膚等功效;適應于病后體虛、燥熱咳嗽、咽干喉痛、高血壓、腹瀉痢疾等病患者食用。用于膈熱、咳嗽、喉痛、齒痛。 【功用】滋陰清熱、生津益胃。主治肺陰虧虛,干咳少痰,咽干而痛,胃陰虧虛,口干而渴,干嘔,大便干燥等。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咸。入肺、胃經。 【用量用法】內服:煎湯或煮熟后去殼食用或打入碗內攪勻以沸水沖成鴨蛋花食用。 【進補應用】 1、肺陰不足,肺氣上逆,痙咳陣作、咳聲無力冰糖鴨蛋羹:鴨蛋2個,冰糖50克。將冰糖捶成屑,放入大碗內,加沸水溶化,待冷后打入鴨蛋,調勻,上籠用武火蒸15~20分鐘即成。趁溫服食。 2、肺陰虧虛,干咳少痰,口燥咽干 鴨蛋銀耳湯:鴨蛋1~2個,銀耳10克,冰糖適量。將銀耳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先以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燉至銀耳湯水變濃時,將鴨蛋打入碗中與冰糖一并放入銀耳湯中,稍煮即可。飲湯,食銀耳、鴨蛋。 【相關記載】 《醫林纂要》:補心清肺,止熱嗽,治喉痛。百沸湯沖食,清肺火,解陽明結熱。 《食性本草》:生瘡毒者食之,令惡肉突出。陶弘景:鴨卵不可合鱉肉、李子食。 《日用本草》:發瘡疥?!峨S息居飲食譜》:鴨卵,滯氣甚于雞子,諸病皆不可食。 《飲食須知》:多食發冷氣,令人氣短背悶。妊婦多食,令子失音,且生蟲。小兒多食,令腳軟。不可合鱉肉、李于食,害人。 食用禁忌 1、中老年人不宜多食久食 鴨蛋的脂肪含量高于蛋白質的含量,鴨蛋的膽固醇含量也較高,每百克約含1522毫克,中老年人多食久食容易加重和加速心血管系統的硬化和衰老。 2、不宜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鴨蛋 鴨子容易患沙門氏病,鴨子體內的病菌能夠滲入到正在形成的鴨蛋內。只有經過一定時間的高溫處理,這種細菌才能被殺死,因此鴨蛋在開水中至少煮15分鐘才可食用。且煮熟以后不要立刻取出,應留在開水中使其慢慢冷卻。若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鴨蛋,很容易誘發疾病,故不宜食用。 3、服用左旋多巴時不宜食用 服用左旋多巴時忌食含蛋白多的食物,因為蛋白多的食物在腸道內產生大量阻礙左旋多巴吸收的氨基酸,使藥效下降。 4、服用解熱鎮痛藥氨基比林及索密痛、克感敏時不宜食用咸鴨蛋咸鴨蛋含有一定量的亞硝基化合物,服用解熱鎮痛藥時,藥物中氨基比林可以與咸蛋中的亞硝基化合物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亞硝胺,容易引發癌癥。 5、兒童不宜多食據研究證實,兒童多動癥與氨基酸攝入過量有關.主要是動物性蛋白攝入過量。發育期的兒童雖然需要較多量的蛋白質,但一般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入3克左右即可維持體內蛋白質的代謝平衡。過量食用,不僅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蛋白質的分解產物還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能引起兒童煩躁不安、好動。故兒童不應多食蛋類高蛋白食物。 6、脾陽不足,寒濕下痢,以及食后氣滯痞悶者忌食;生病期間暫不宜食用。 7、腎炎病人忌食皮蛋;癌癥患者忌食;高血壓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及脂肪肝者亦忌食。 8、食物相克:鴨蛋不宜與鱉魚、李子、桑葚同食。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