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中醫院皮膚科副主任中醫師陳芳提醒,隨著氣溫攀升,人體出汗增多,空氣濕度居高不下,細菌、真菌活躍,濕疹進入了高發期。 中醫如何治療濕疹 對于濕疹的治療,可短期(一般不超過2周)使用糖皮質激素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面部或長期維持治療亦可選擇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如他克莫司軟膏),無激素副作用。當皮膚出現大面積紅腫、滲液或膿皰時,需要及時就醫,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抗組胺藥或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 中醫認為濕疹發生與心、肺、肝、脾四經關系密切。常見證型包括: 濕熱蘊膚證(急性期) 臨床表現:皮膚紅斑、丘疹、水皰、灼熱瘙癢,抓破滋水淋漓,浸淫成片。心煩口渴,身熱不揚,胸悶納呆,腹脹便溏,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解毒止癢。 方藥: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常用龍膽草、黃芩、梔子、牡丹皮、澤瀉、車前子、萆薢、薏苡仁、苦參、當歸、防風等)。 脾虛濕蘊證(亞急性期) 臨床表現:皮損潮紅,有丘疹、水皰、鱗屑、瘙癢,抓后糜爛滲出。伴食欲不振、腹脹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 治法:健脾利濕止癢。 方藥:除濕胃苓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常用蒼術、厚樸、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薏苡仁、地膚子、白鮮皮等)。 血虛風燥證(慢性期) 臨床表現:皮膚暗紅斑或斑丘疹、色素沉著,粗糙肥厚,劇癢難忍??诟刹挥嫞α?,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弦細。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散加減(常用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蒺藜、防風、荊芥、黃芪、何首烏、蟬蛻、地膚子、烏梢蛇等)。 如何預防和處理濕疹 陳芳副主任中醫師表示,預防濕疹首先應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選擇純棉透氣衣物,注意環境的通風降溫。其次要營養均衡,多食新鮮水果和蔬菜,豆類和豆制品、動物肝臟等,禁食魚蝦海味,鵝、牛羊肉以及禁飲酒,不可過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最后,盡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熱水、鹽水燙洗,忌用肥皂、堿水或化妝品等刺激物搽洗患處。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