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裝大劇《長安的荔枝》火了,你是否也在一邊追劇一邊咔咔炫荔枝?古人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但真要是狂炫荔枝,身體可要出問題了! 富含維生素 可健脾胃 荔枝甜美可口,被譽為“果中之王”,其營養價值也十分豐富。 荔枝果肉含有豐富的葡萄糖、蔗糖,還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含量能達到41毫克/100克,鉀含量能達到151毫克/100克,可滋補身體。 此外,荔枝有健脾、健胃之功效,夏季食用可補氣養血、填精益顏,還可用于改善失眠健忘等情況。不過荔枝甘甜、性溫,食用時要適可而止,過度吃荔枝會“物極必反”。 空腹大量吃可能中毒 國內外都曾報道過空腹大量吃荔枝引起中毒的事件,這是怎么造成的? 有研究發現,荔枝中含有次甘氨酸A(降血糖素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可抑制正常的脂肪氧化和糖異生,加劇夜間空腹期的低血糖,破壞人體自我保護機制,從而導致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和暴發性腦病發作。 在未成熟荔枝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明顯高于成熟果實,食用未成熟的荔枝更容易患病。 因此空腹吃荔枝,尤其是不成熟的荔枝時更容易發生“低血糖”,初期表現為心悸、冷汗等,嚴重者會出現低血糖休克和神經損傷。 不過,根據“廣東疾控”此前發布的文章,通常情況下,“空腹+大量吃+未成熟荔枝”這三個條件同時滿足,并且是在出現嚴重的低血糖反應和暴發性腦病發作的情況下,才可能造成吃荔枝致死。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一次性吃掉大量不成熟的荔枝,基本不可能,因此即使是空腹吃了荔枝,也不用過于擔心。 過量食用易引發便秘等 除了前面提到的“中毒”情況,大量食用荔枝可能還會引發其他問題。 例如,中醫認為荔枝屬溫熱性水果,吃多易引發口腔炎癥、口干舌燥、便秘等,因此扁桃體炎、咽喉炎、牙齦腫痛、潰瘍性結腸炎、便秘患者不宜多吃荔枝。 此外,糖尿病患者應避免食用荔枝。 如何科學吃荔枝? 1.不吃未成熟荔枝。 2.不空腹吃。 建議飯后半小時食用荔枝,既能減少對腸胃的刺激,又能避免血糖波動過大。 3.適量食用。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水果攝入量為200-350克,約為10-15顆荔枝。若當天需攝入其他水果,應相應減少荔枝食用量。 兒童是“荔枝病”的高發人群,更應嚴格控制食用量。老人兒童一次不要超過5顆。 4.避免夜間食用過多的荔枝。 避免夜間食用過多的荔枝,特別是午夜到第二天早晨,空腹時間長,更需要脂肪轉成葡萄糖以維持正常血糖。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