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凍,不生雜病”,這是一條流傳已久的養生保健諺語。然而,秋凍并非盲目地受凍,而是要做到“凍而不冷”,科學地增減衣物,順應時節變化,才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秋凍,顧名思義,就是在秋季時不要過早過多地增添衣物。初秋時節,暑熱尚未完全消退,此時適當地接受一些涼意,可以鍛煉機體的抗寒能力,增強身體的適應能力。從生理角度來看,適當的秋凍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高人體的免疫力。當我們的身體感受到外界的寒意時,會自動調動自身的防御機制,使得新陳代謝加快,從而更好地適應即將到來的寒冬。 但秋凍需適度,關鍵在于“凍而不冷”。如果一味追求秋凍,而忽視了自身的感受,導致身體長時間處于寒冷狀態,那就得不償失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寒冷的耐受程度也各異。有些人,特別是老人、兒童以及體質較弱的人,本身抵抗力就相對較差,若盲目秋凍,很容易引發感冒、咳嗽等疾病。因此,在秋凍的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和自身的身體反應。當氣溫驟降時,切不可硬扛,要及時增添衣物,以防受寒。 要做到“凍而不冷”,還需注意身體的關鍵部位保暖。比如,腳部、腹部和頸部等部位就不宜受凍。腳部距離心臟較遠,血液循環相對較差,容易受涼,因此要注意穿上保暖的鞋襪。腹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胃腸道的不適,所以即使秋凍,也要注意腹部的保暖。頸部有風池、風府等穴位,受涼后可能會導致頭痛、頸部疼痛等癥狀,因此在秋凍時也不能忽視對頸部的保護。 此外,秋凍也要結合個人的身體狀況和活動情況。如果當天進行了較為劇烈的運動,出汗較多,那么在運動后要及時增減衣物,避免汗液蒸發帶走過多熱量而導致著涼。而對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秋凍更需謹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總之,秋凍是一種有益的養生方法,但要掌握好分寸,做到“凍而不冷”。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秋凍帶來的好處的同時,避免因受寒而損害健康。讓我們遵循自然規律,科學地秋凍,以更加健康的姿態迎接秋冬的到來。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