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gout)是體內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一種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障礙所致的高尿酸血癥直接相關。其臨床特征為血清尿酸升高,患者可表現為發熱、乏力、關節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等情況。 血液中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會以微小的鈉鹽結晶(俗稱痛風石)形式析出,積累在關節、軟骨和腎臟中,引發炎癥。 德國埃爾朗根大學近日發表研究公報稱,其研究人員發現,人體免疫系統的嗜中性粒細胞在抗擊痛風引發的炎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實驗顯示,這種免疫細胞會在關節等組織的炎癥部位聚集,然后破裂死亡,死亡細胞釋放的DNA和蛋白質等物質形成了一張緊密的網絡,包裹住痛風石。 炎癥反應越激烈,就會有越多的嗜中性粒細胞參與抗炎,形成的網絡會越緊密和復雜,能捕獲的痛風石晶體也越多。被這張網絡捕獲的痛風石晶體會逐漸分解,患者的痛風癥狀也就慢慢消失。 研究人員還發現,假如患者由于基因缺陷而無法啟動上述免疫機制,痛風石就會在體內組織中擴散,引發長期炎癥。 痛風患者吃什么好 嘌呤低食物有哪些: 蘋果、香蕉、芥菜、花菜、白菜、莧菜、香菇、紫菜、海帶、海蜇皮、海參、餅干、面包、高粱、山芋、馬鈴薯、鮮奶、雞蛋、甘藍、南瓜、西葫蘆、冬瓜、芹菜、韭菜、茄子、梨、檸檬等等,這些食物都屬于低嘌呤的食物。適合患有痛風患者和高尿酸血癥的人群食用,以降低尿酸和改善痛風的病情。平時宜多飲水勤排尿,以便更好的排泄體內的尿酸,以控制痛風的病情。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