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菜(拉丁學名:Coriandrum sativum L.,別名:胡荽),傘形科香菜屬植物。它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及中亞地區,現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 高20~100厘米,根紡錘形,莖圓柱形,根生葉有柄,柄長2~8厘米,羽片廣卵形或扇形半裂,邊緣有鈍鋸齒、缺刻或深裂。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長2~8厘米,小傘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帶淡紫色,花瓣倒卵形;花藥卵形,花柱幼時直立。果實圓球形,花果期4-11月。香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土壤結構好、保肥保水性能強、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有利于香菜生長。 1形態特征 一年生或二年生,有強烈氣味的草本,高20-100厘米。根紡錘形,細長,有多數纖細的支根。莖圓柱形,直立,多分枝,有條紋,通常光滑。根生葉有柄,柄長2-8厘米。 葉片1或2回羽狀全裂,羽片廣卵形或扇形半裂,長1-2厘米,寬1-1.5厘米,邊緣有鈍鋸齒、缺刻或深裂,上部的莖生葉3回以至多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狹線形,長5-10毫米,寬0.5-1毫米,頂端鈍,全緣。 傘形花序頂生或與葉對生,花序梗長2-8厘米。傘輻3-7,長1-2.5厘米。小總苞片2-5,線形,全緣。小傘形花序有孕花3-9,花白色或帶淡紫色。 萼齒通常大小不等,小的卵狀三角形,大的長卵形。花瓣倒卵形,長1-1.2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有內凹的小舌片,輻射瓣長2-3.5毫米,寬1-2毫米,通常全緣,有3-5脈。花絲長1-2毫米,花藥卵形,長約0.7毫米;花柱幼時直立。 果熟時向外反曲。果實圓球形,背面主棱及相鄰的次棱明顯。胚乳腹面內凹。油管不明顯,或有1個位于次棱的下方。花果期4-11月。 2主要品種 香菜(香菜)有大葉和小葉兩個類型。大葉品種植株較高,葉片大,產量較高;小葉品種植株較矮,葉片小,香味濃,耐寒,適應性強,但產量較低。適合保護地栽培的主要有5個品種。 3生長習性 香菜能耐-1℃至2℃的低溫,適宜生長溫度為17℃至20℃,超過20℃生長緩慢,30℃則停止生長。香菜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土壤結構好、保肥保水性能強、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有利于香菜生長。 4分布范圍 原產地是歐洲地中海地區,據傳是中國西漢時(公元前一世紀)張騫從西域帶回,現中國東北、河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陜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湖北等省區均有栽培。 5繁殖栽培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香菜有大葉品種和小葉品種。大葉品種植株高,葉片大,缺刻少而淺,香味淡,產量較高;小葉品種植株較矮,葉片小,缺刻深,香味濃,耐寒,適應性強,但產量稍低,一般栽培多選小葉品種。 露地栽培 香菜春、秋、冬季皆可露地栽培。苗期不宜澆水太多。待苗長至10厘米時,植株生長旺盛,應勤澆水,保持土壤表層濕潤。澆水的同時追施速效氮肥1至2次。注意中耕和適當間苗,間苗時拔除雜草。夏季需適當遮陰,并防暴雨沖刷,雨后及時排水,保證出苗整齊。 大棚栽培 一般9至10月直播,入冬前灌一次凍水,以利幼苗越冬。1月扣棚,1至2月無需通風透氣。當幼苗返青時,進行中耕、松土、除草。待苗高10厘米時,植株進入旺盛生長期,溫棚保持在15℃至25℃。每畝每次用硫酸銨15公斤左右,追施1至2次,可提前收獲。 土地施肥 一般情況下,種植香菜(香菜)應該選擇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排灌方便的地塊,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翻土,深15-20厘米,讓其風化曬垡2周以上,然后每畝撒施腐熟的優質農家肥4000-5000公斤、復合肥10-15公斤作基肥,耕耙后做成畦面寬140-150厘米、高20-25厘米,長按地塊長度而定,溝寬30-40厘米,兼作人行道。 畦面要求土壤細碎、疏松、平整。若采用條播還應在畦面按行距8―10厘米開寬4-5厘米、深約2厘米播種條溝,準備播種。 病蟲防治 菌核病 1.病地實行輪作,或進行土壤消毒,用40%五氯硝基苯,每667㎡用量1kg,加細土50kg,拌勻后施入土壤中。 2.用無病種子或藥劑拌種。 3.扣棚后噴施1000倍“菌核凈”1次,10天后再噴1次,立春前后噴第3次,以后每7~9天噴1次。 4.生態防治,整個生長期要加強放風,降低濕度以減輕病害發生。 葉枯病和斑枯病 這兩種病害點片發生,但一旦發病,病情即迅速蔓延,造成的危害比較嚴重。主要為害葉片,葉片感病后變黃褐色,溫度大時則病部腐爛,嚴重的沿葉脈向下侵染嫩莖到心葉,造成嚴重減產,因此對這兩種病害要特別加以防治。這兩種病害在我區為新病害,可能是種子帶菌,所以我們采取以種子消毒為主的預防措施,方法是用“克菌丹”或“多菌靈”500倍液浸種10~15min,沖洗干凈后播種。其次是加強管理,在扣棚初期濕度偏高時要注意放風排濕,發現病害要及時噴藥防治,用多菌靈600~800倍液、代森錳鋅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兩種以上混合使用效果更佳。 根腐病 多發于低洼、潮濕的地塊,香菜根系發病后,主根呈黃褐或棕褐色,軟腐,沒有或幾乎沒有須根,用手一拔植株根系就斷,地上部表現植株矮小,葉片枯黃,失去其商品性。防治方法是盡量避免在低洼地上種植,濕度不能長期過大。 藥劑防治以土壤處理為主,可用多菌靈1kg拌土50kg,播前撒于播種溝內,在易發病地塊可結合澆水灌入重茬劑300倍液。因根腐病一般都在10月份冬前發病,所以應在扣棚前進行防治,主要用“普力克”500倍液或“多菌靈”600倍液灌根。 白粉病 為害癥狀 香菜植株地上部均可染病,但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花軸。先在近地面處葉片上發病,初現白色霉點,后在霉點上擴展為白色粉斑,生于葉兩面;莖染病多發生在節部,條件適宜時,白粉狀物迅速布滿花器和果實,多由植株下部向上擴展,后期菌絲由白色轉為淡褐色,病部產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子囊殼。 防治方法 (1)選育抗白粉病品種,加強棚室溫濕度管理。 (2)采收后及時清除病殘體,減少越冬菌源。 (3)發病初期,棚室可選用粉塵法或煙霧法。于傍晚噴撒10%多百粉塵劑,每667㎡1kg或施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7㎡250克,用暗火點燃熏一夜。 (4)露地或棚室可選用30%特富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200~3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劑或2%農抗120水劑15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粉銹寧)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加25%敵力脫乳油4000倍液、40%福星乳油9000倍液,隔7~21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藥。 6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香菜性溫,味辛,具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醒脾和中之功效,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暢、食物積滯、胃口不開、脫肛等病癥。香菜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于開胃醒脾,調和中焦;香菜提取具有顯著的發汗清熱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機體發汗,透疹。 【別名】胡荽、香菜、香荽、延荽 【來源】本品為傘形科香菜屬植物香菜Coriandrum sativum L.,以全草與成熟的果實入藥。全草春夏可采,切段曬干。夏季采果實,去雜質,曬干。 【制法】鮮用或洗凈,曬干,切碎用。 【性味歸經】辛,溫。入肺、胃經。 【功能主治】發表透疹,健胃。全草:麻疹不透,感冒無汗;果: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均為1~3錢;外用全草適量,煎水熏洗。 【備注】(1)內服常與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應用。外用本品煎湯熏洗,或乘熱頻擦,可助麻疹透發。 食用價值 香菜嫩莖和鮮葉有種特殊的香味,常被用作菜肴的點綴、提味之品,是人們喜歡食用的佳蔬之一。 營養分析 香菜中含有許多揮發油,其特殊的香氣就是揮發油散發出來的。它能祛除肉類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即能起到祛腥膻、增味道的獨特功效。香菜提取液具有顯著的發汗清熱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機體發汗,透疹。另具和胃調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開胃醒脾的作用。 營養成分 香菜(香菜)營養豐富,內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等,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磷、鎂等,其揮發油含有甘露糖醇、正葵醛、壬醛和芳樟醇等,可開胃醒脾。香菜內還含有蘋果酸鉀等。 香菜(香菜)中含的維生素C的量比普通蔬菜高得多,一般人食用7~10克香菜葉就能滿足人體對維生素C的需求量;香菜中所含的胡蘿卜素要比西紅柿、菜豆、黃瓜等高出10倍多。 宜忌人群 宜食:小兒麻疹及風疹透發不快或透而復沒時、流行性感冒流行傳染期間和已患有流感時的人食用好處多,可起到預防和治療效果;此外還適宜于食欲不振、胃滯腹脹的人食用。 忌食:香菜性溫,因熱毒雍盛而非風寒外來所致的疹出不透者忌食;小兒麻疹已經透發后即不能食用;患有癌癥、慢性皮膚病和眼病、氣虛體弱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之人不宜多食。 |
網站地圖投稿手機版 京ICP備2021022687號 Powered by © 2001-2022 圓夢信息網